•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历史教案
  • 生物教案
  • 美术教案
  • 音乐教案
  • 地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科学教案
  • 浅析罗素关于爱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0-03-06 08:03:4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浅析罗素关于爱的教育思想
      
      张 静,姚运标(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将他的教育观荟萃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其中谈到了爱的教育思想,爱的知识是正确行为的两种主要因素。在爱的教育中他将亲子之爱与性爱做了区分,以及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爱的异议。同时他倡导爱的教育要尊重儿童,不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家庭中要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关键词:罗素;爱;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73-02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关于教育的不同理解,而爱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人们的推崇,因为爱的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重要的体现。有的人把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有的人却把爱作为一种教育目的。作为手段者认为,爱的教育着重用爱的情感作用来促进认知教育,作为目的者则认为,爱的教育把培养爱心,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目的。不同的教育家对爱的教育也有不同的理解,罗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爱的教育做一个独具特色的诠释。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先后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数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罗素既从事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讲学,又进行社会政治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罗素一生到过许多国家讲学,他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他和妻子朵拉创办的皮肯希尔学校上。这所学校的办学风格充分体现了罗素的倡导自由,避免压制的教育思想。他的研究心得、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验的反思、对目睹现实中各种教育成败得失的认识,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一、罗素对爱的教育的理解
      
      罗素认为爱是良好品性的精髓,正确的爱是恰当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贯穿在各个阶段所可以追求的东西。我们必须要明白理想的爱的种类,以及适合于不同年龄的性情。男孩从10岁到12岁直到青春期,往往非常缺少爱,即使企图对他的天性施加强力,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我们应多关心富于同情心和爱心的成人培养,而不宜在人生早期用强力使这些品质得到可贵的发展。爱可能作为一种义务存在,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便让这些行动去唤醒爱心,还必须努力将那些能产生博爱的身心特性传授给他们的子女。但是不可命令孩子爱其父母,而且不得做出以此为目的的任何事情。同时,他对爱的教育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辨析。
      
      (一)教育中亲子之爱与性爱的区别
      
      罗素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本能而且纯真的,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的感觉有如对他们自己身体的外露部分的感觉。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就像希望自己幸福一样,当孩子尚处于婴幼儿阶段时,更是如此。与对自己的关心相比,他在照顾孩子时,绝不会产生更多的自我牺牲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他并不期待答谢。只要孩子尚能自理,孩子对他的需要便是一种充分的报答。后来,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他的爱心开始减弱,而要求却可能增加。随着私有财产和法制政府的发展,孝道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因此,孩子对父母的爱正在失去它在主要美德中的地位,然而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爱依然具有极大的重要性[1]124-125。罗素认为,性爱的实质是求的反应,这是自然现象,因为缺乏反应,便不能实现其生物学的功能。在2-3岁的男女儿童中,手淫行为人极为普遍,但是通常稍长就会自行停止。用恐怖的眼光看待手淫,并用可怕的威胁去加以制止,乃是一般的习俗,其结果只能使孩子生活在恐怖的痛苦之中,这种状况很快与其始因相脱离,而以梦魇、神经质、幻觉,以及恐怖狂等形式表现出来。(教育论文 www.fwsir.com)性方面的好奇心通常始于3岁,其表现形式是对男女之间以及大人和孩子之间身体上的差异产生兴趣。孩子在此期间所提出得任何问题都必须予以回答,就像回答其他方面的问题一样,同时还要做到:永远真实地回答问题和要完全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的对待性知识[1]138-143。
      
      (二)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异议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得。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罗素不相信存在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即儿子对母亲、女儿对父亲有一种特殊亲近的感觉。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如果存在的话,必定来自那个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通常是母亲——而与性别的差异无关。当然,一个不喜欢母亲而又很少见到父亲的女儿也许会将后者理想化,但在此实例中,产生这种影响是梦幻的,而并非那个实际的父亲。一个常与儿童接触的成人或与易于支配他的生活,以致即使在后来的岁月中,仍可使之成为自己精神傻瓜的奴隶。这种束缚或许是智力上的,或许是情感上的,或许二者兼有之。有人认为,智力上的束缚是自然和正常的,而罗素则倾于承认,这种束缚只能通过某种特别的教育来避免。弗洛伊德主义者认为,父母对孩子的亲吻和爱抚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浅析罗素关于爱的教育思想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