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活动党课讲稿]廉政党课讲稿

    时间:2020-07-17 09:37:0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活动党课讲稿:坚守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

     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开会+不落实=0

     最近单位一位领导经常强调:开会+不落实=0。细细想来,颇有些道理。现实生活中,“一流的决策,二流的执行,三流的结果”,往往正是不落实造成的。

      据观察,开会制定好的决策、规章,布置的任务,在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落实过程中只图形式,不管实效。有的干部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搞“空对空”,只图形式、不问实效。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习惯于当“收发室”、“二传手”,层层喊落实,结果层层不落实。二是落实过程中抓而不实,抓而不力。有的干部落实不力,照抄照搬。部署工作时雷声大,落实工作时雨点小。这样就会导致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解决什么根本问题。三是落实过程中遇事推诿,不负责任。有的干部遇事能推则推,能躲就躲,能将就则将就,有风险的工作不愿干,有困难的工作不去干,得罪人的工作不想干,工作起来像“算盘珠”,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只要领导看不见,帽子摘不掉,就万事大吉。

      造成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结为缺少落实的目标责任、监督检查和奖惩追究。推动会议精神真正落实,需要能力。这首先就要求管理者善于沟通、协调。无论纵向还是横向的沟通与协调,都是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其次,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所布置的工作,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再者,提高自身的落实能力,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需要敏锐、思考问题需要智慧、提出问题需要勇气,那么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去完成工作,就是管理者的落实能力。解决冲突、跨越障碍的能力是在不断磨炼中培养出来的。

     落实能力=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落实好会议制定的决策和措施,才能发挥会议的实际作用。事实证明,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实施、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人监督,才能不断缩短“已经说了”与“已经做了”之间的距离。

     我讲的第二个观点:平民英雄的“一瞬”与“一向”

     普通人的壮举,到底有多大力量?舍己救学生的女教师,引发千百万网民对张丽莉的微博关注;被飞来铁块击中后忍痛安全停车的司机,感召上万XX市民走进“今天叫吴斌”的全城送别;普通士兵高铁成不顾生命危险,三次冲进火场排险救火,被称为“最美战士”……一段时间以来,一个以“最美”为封面、名单越来越长的平民英雄谱在悄然书写中,带给国人无尽的感动与思索。

     诗人爱默生说,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别仅在于,他的勇气维持了五分钟而已。张丽莉把学生推向安全地带的一瞬间、吴斌完成最后制动的76秒,诠释了“五分钟勇气”。对此,许多人纷纷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是我,会怎么样?

     这样的考题或许过于沉重。其实,危难之际的生死考验,绝大多数人很难遇上,很多人可能难以像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那样舍己救人。“最美”之所以震撼人心,除了奇峰突起的“五分钟”人生壮举,更因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

     张丽莉对学生的爱,不只是在失控客车冲向学生的一刻,更植根于称呼学生为“宝贝”、把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情况摸清楚、为生病学生买药等工作表现中。吴斌对乘客的责任,不只是剧痛之下的平稳停车,更生长在认真检查车辆零件、撬掉轮胎里的小石子、8年来零事故行驶100多万公里等日常业务中。

     惊世“一瞬”的底色,是至为平凡却并不简单的“一向”。用责任去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用爱心去善待所遇到的人,用行动去保护群众的安全,这正是一个教师、一个司机、一个士兵最为质朴的价值观,也是平民英雄们普遍的行为方式。

     当“油条哥”倒掉复炸油、坚持用新油炸出“良心油条”,当“最美路人”周冲在“能帮一下就帮一下”的简单想法中托举坠楼儿童,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豪言壮语,他们凭良心做事,用热心助人,举手之间,就跳出了名与利的追逐、得与失的纠结、多与少的算计,抵达了许多人心向往之却又抱憾错过的精神家园。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促使生命完成最美绽放的能量为何如此巨大,普通人的事迹为何如此深切地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几十年前,马丁·路德·金观察社会转型期的美国社会,痛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在今天的中国,一批批“最美”中国好人纷纷涌现的时候,我们同样遭遇着不容忽视的社会道德问题。怎么办?有人说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有人说需要更给力的激励,而平民英雄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唤起对人性本位的回归,重构着我们时代的道德图景:当官的为民服务,经商的诚信买卖,行医的不乱开药,开饭馆的不用地沟油,贩菜的不拿甲醛保鲜……

     在最近的一次社会调查中,超过88%的受访者表示,英雄也可以是真实可感、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身边就有吴斌这样的职业坚守者。“最美”者让人们发觉自己离英雄原来如此之近,更向每一个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英雄的概念被注入普通、平凡、日常等新义项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和力量站出来,去仿效这样的英雄,去做这样的英雄?

     我讲的第三个观点:不能把腐败扩大化

     “腐败”一词,如今无处不见。“反腐倡廉”几乎年年高居于全国两会召开时的“网民最关心的问题”前列,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时不时轻松调侃,“今晚不做饭了,咱们出去‘腐败’一下?”

     在“腐败”一词丰富多彩的运用中,一个现象却不能“轻松”:在人们认知社会问题时,“腐败”正出现概念的误用与泛化,并模糊着、误导着人们对当前腐败情况的客观准确判断。

     考诸近年来腐败指称的泛化,“腐败”仿佛成了一个筐。用化学药剂“化了妆的水果蔬菜”,对人体健康有害,有人撰文斥之“也是一种腐败”;一些地方寄送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夹带了某种指定“银行卡”和“手机卡”,网友戏称“趁喜打劫”,“还是一种腐败”,大有把社会上一切不良不正、不真不美现象归之为“腐败”的趋势,这显然是把腐败扩大化了。

     同时,在认知公共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行为时,也有扩大化现象。“也是一种腐败”几乎成了对“腐败”推衍扩容的惯常逻辑,其前置的“主语”更是非常广泛:消极不作为、慵懒不尽责,是“腐败”;决策失误、奢侈浪费,也是“腐败”;文山会海、简历造假、浮夸政绩,还是“腐败”。沾了点边的,毫无干系的,只要有前因和苗头的,全部装进“腐败”这只筐里。批评看似火力很猛,实则目标失了准心。

     无论是从我国反腐败的实际任务还是从约定俗成的国际共识看,“腐败”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动机、方式与后果,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这些“真正的腐败”,对人民群众利益、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损害是严重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对此,中央历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甚至把腐败问题上升到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高度,既借鉴反腐的国际先进经验,也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的反腐制度框架。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高中级干部的大案要案,更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一查到底。国际社会逐年提高中国的清廉指数,而公众也从中感受到中央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把腐败扩大化,非但不能更坚决地反腐,相反,却容易模糊真正的反腐败目标,造成腐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免”的虚幻社会认知。如果把任何不良不正现象都归为腐败,按反腐的运作规律去清除,反腐重心势必会发生偏离,干部群众思想可能会产生混乱,某些真正的腐败分子可能被“避重就轻”,被人忽略;同时,反腐败的真正成果这个“分子”再大,也容易淹没在泛化的腐败认知这个“分母”里。当社会对腐败形成泛化的虚幻认知后,人们又会觉得腐败现象花样百出、腐败问题无可救药,从而思想消极、信心丧失,影响社会心理基础,而这种认知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利于健康心态的培育。

     不把腐败扩大化,当然不是要放任那些不良不正不真不美的现象和行为。什么事都需要一码归一码,弄清是什么症才能用什么药。把一般病当绝症治、把甲种病当乙种病治,明显有悖医理常识,这个道理在社会领域也是一样。是不良现象还是不正之风,是道德失范还是违法乱纪,区分清楚了性质,再去对症下药,才能既不误判形势,又有利于治“病”。

     我讲的第四个观点:谁为“无人问责”担责

     最近,高速公路上险情不断.与最美司机吴斌遭遇“飞来横祸”相仿,光是浙江境内的高速公路,3天内就接踵发生两起飞物伤人事件。都是大货车飞落物体,制动毂、脚踏板、挡泥板……也均属交通意外,无人承担刑责。

     更惨痛的是,6月9日晚,安徽蒙城段发生连环追尾事故,致11死59伤——仍然没有直接责任人,警方给出的原因是“沿线焚烧秸秆产生烟雾影响能见度”。

     是了,小小的秸秆近来成了新闻主角。5月下旬以来,各地进入秸秆焚烧高峰期,武汉、南京等大城市雾霾锁城,PM2.5污染爆表,百姓深受其害……

     不管是高速公路上的大货车飞出物体,还是秸秆焚烧,都只能让人徒感无奈——眼睁睁看着无辜的生命屡受伤害,却无人为此担责。

     然而,这些“飞来横祸”、“交通意外”就真的无法防范、没有责任人吗?

     中国的大型货运,其病在骨,由来已久。有一个反差强烈的怪现状:欧美的大型货运汽车往往是外形洁净、内饰舒适、安全性能极高的昂贵品牌,国内的货运卡车却常是尘满面、鬓如霜的寒碜面目,品质差、安全性低,四处抛撒,踉跄上路,惹得路人生厌生惧,土方车频频肇事、危险品运输也事故频发。而面对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抱怨“不超载根本赚不到钱”的货车司机常常铤而走险,超载现象相当普遍,更加剧了车况、路况的恶化。倘若没有建设性的疏导举措,赢利与安全的冲突还会更加尖锐,无人担责的恶性事故还会发生。

     而说起惹是生非的秸秆焚烧,农民也一肚子无奈:秸秆无人回收,不烧如何处理?让农民为此花钱似也不近情理。那么,政府就没出过招吗?非也。据报道,南京就有不少政府出资建的秸秆气化站。然而,有的气化站就从来没烧过秸秆,建成不久就荒废了。原因一是无人上门收秸秆,二是生产的燃气质量差、不稳定,村民不愿用。至于为此浪费的资金,仍是无人追责,而失控的秸秆焚烧则继续大摇大摆狼烟四起。

     类似货运安全、秸秆回收等问题的久拖不决、无人问责,在很多领域都大面积存在,像秸秆焚烧般蔓延成了一种“会呼吸的痛”——不负责任的惰政气息、漠视规则的民众意识,甚至于对问题的集体宽容,一起弥漫于我们周围,就此埋下多少隐患、产生多少病灶、付出多少血的代价。而恰恰是因为出了事、死了人也无法追责,任何人、任何部门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反过来又使这类隐患病灶继续潜伏、恶化,让痛在我们身上来回流动。

     要治愈这种“会呼吸的痛”,需要加强管控,把无形的责任有形化、具体化,让环保、安监、交通运输等部门立下军令状,让“有关部门”和当事人逃无可逃,让那些想在“无为”中顺利升迁的官员落空……

     今天的党课讲了四个观点,讲的都是身边人,说的都是平凡事,也是网上的热点话,请同志们加强思考和认知,以便我们的生活更加理性,更加充满阳光,谢谢!

    相关关键词: 2020年廉洁教育党课讲稿 2020年廉洁教育党课讲稿PPT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