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秘公文
  • 免费试题
  • 教学用文
  • 说课教案
  • 电脑网络
  • 智能手机
  • 各类考试
  • 作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工作方案
  • 资源中心
  • 教案大全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治国 正文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心得体会

    时间:2020-09-26 17:25:5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心得体会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 十一专题“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凸显了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高度重 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 国理政》第三卷,对我们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昌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 意义。

     专题学习心得一 认清中华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 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指出,理解中华民族 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要深刻解读新中国 70 年来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爱国主义一直流 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把握中国发展的根本脉络,需要深入挖掘 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 持久而深沉的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我国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 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力。人才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资源,实践 中更坚持以长效机制激励和正确选用人才。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 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在坚持中见常态,又向制度建设要长效,逐 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制度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 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中华民 族精神力量势不可挡。

     历经5000 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 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激昂 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 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前进的力量之源。

     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 立场和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繁荣中华文化作为奋斗目标之 一,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 需要人民、文艺热爱人民”,再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 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人民群众在文化繁荣中享受越 来越丰硕的成果,更为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并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从 2020 第一个阶段目标中,有“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要求;从2035 本世纪中叶的第二个阶段目标中,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的要求。“自信人生二百 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要认定我们走的是正 路、行的是大道,以爱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坚持为之奋斗, 这个大道终将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向永续发展彼岸!

     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发展道路、国家形象、 价值观念、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竞争愈加激烈。当前的挑战 来自于如何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摒弃“以洋为尊” “以洋为美”“唯洋是从”心态。在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中 国智慧、中国文化贡献于世界文明,为世界文明治理结构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这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也为维护文化安全 奠定基础,做好长远规划。

     铸就先进文化新辉煌 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繁荣既要不忘本来, 还要吸收外来,更要面向未来。牢牢把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 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扬革命文化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正确看待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虚心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 讲求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秉承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积极汲取各种文明的有益成分丰富发展中华文化,始终 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握发展大势、顺应时代潮流,解放和 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优秀的文 化成果充分展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文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 书记的“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振聋发聩;“张百苓之问”“钱学森 之问”,既是教育之痛,也是人民的期盼,现实的期许。国势之强由 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面对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育 同样需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用辩证统一思维 去看待和应对挑战和机遇,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 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导 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 相统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 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信,培养新时代青年有扎实基础、专注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立 志于投身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勇于砥砺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时代新人。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动能来自于 精神文化的力量,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根基。

     推出精品力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作品是现实的观 照、投影和思考。文化离不开时代,更离不开人民。文学艺术创造、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个根本问题;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持以人为本、雅 俗共赏、普惠均等、扬弃兼顾原则,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的时代, 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用人民 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语言,满足人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需要,着力补齐薄弱环节;艺术源 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文艺创作应当以文化述民,表达人民心愿、 心情、心声;以文化育民,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以文 化富民,通过文化产业“开财源”;以文化便民,把文化设施和文化 活动送到家,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 食粮,让文化发展深深植根于群众内心和百姓生活,并给子孙后代 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培植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 于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追求高质量的 发展,不仅要满足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需求,更要满足人民在思想 文化提升方面的需求,做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坚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古 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 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积极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作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 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信仰教育,以 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示范和样板的培训培育功能,提 供系统理念、文化、制度和物质支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与情感认同,引导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文明 健康的社会风气。

     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文化推广离不开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 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富有魅力的文化应是跨越时 空、超越国度的,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 又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舞 台闪耀,中国的发展与成功经验日益得到广泛关注,数亿人脱贫为 全世界减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绿色植被面积为全球植被增加 做出巨大贡献等等,一系列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是成功的,在加强提炼和阐释,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把当代中 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各方面,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 力、感召力、公信力,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塑造为世界 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大国形象。

     专题学习心得二 认清中华文化优势 文化优势支撑发展优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指出,理解中华民族迎来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 年来 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把握中国发展的根本脉 络,需要认清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

     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历经5000 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 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共产 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是激 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之源。

     独特的文化价值优势。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 题,关乎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分野。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是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立场和最鲜明的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人民群众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 日起,就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放在谋划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 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的形成,到“人民需要文 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理念的提出,再到“构建现 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政策 的落地,人民群众在文化的繁荣发展中享受着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文 化成果。独特的文化价值优势,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 产与创造的积极性,也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

     先进的文化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我国制 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们党领 导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在坚持中见常态,又向制度建设 要长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制度体系。从出台《关于繁荣 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 意见》,到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 教育实施纲要》,再到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 等等,我们党搭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的“梁”和 “柱”。这一制度体系,对于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 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 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具有显著优势。

     坚持正确的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的今天,推 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 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围绕文 化的地位作用、方向目标、动力保障、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 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激 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极大地增强 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过去,我们在这条道路的指引 下取得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今后,只有继续坚定不移 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 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 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 署,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 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 识形态。但也必须看到,“颜色革命”的外来风险,多元社会思潮的 —10— 现实挑战,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复杂。对此,《习近 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的使命任务》一文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加强 理论武装,壮大主流舆论,巩固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 本领,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 移,在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论面前敢于针锋相对,不断增强意识形态 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推动文化繁荣发 展,需要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进入大发 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以发展道路、国家形象、价值观念、民族精 神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竞争愈加激烈,我国文化安全面临复杂严峻的 风险挑战。对此,《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一文指出,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 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文化自信事关国家文化安全,要 坚决摒弃“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文化心态,树 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自信,从而为维护文化安全奠 定最持久的力量。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 动世界文化格局、国际舆论格局的改变,有效应对西方“文化霸权” —11— 的威胁。

     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 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 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习主席指出,提高国家文 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 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必须坚持全面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文化治理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 文化发展环境,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坚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理想 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向 上的社会风气;坚持文化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大众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艺 繁荣发展,创造出更多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 文化文艺作品;坚持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 要求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 力和时代风采。

     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让世界更好地 —12— 了解中国,需要不断开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要善于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独特魅力。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 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 故事,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还要看到,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 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一 文指出,我们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这是主流媒体的历史机遇, 必须增强底气、鼓舞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 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学习心得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 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 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媒体快速发 展的大背景下,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 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及时掌握舆论动向,科学认识传播规律, 不断强化宣传引导能力,切实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 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丰富内容供给,传递“正向能量”。网络是亿万民众社会交往、 信息交换的重要平台,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虚假、 —13— 恶意、暴力等负面信息。党员干部要努力成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 带头成为网络正能量的发声点,把爱党兴党的“好声音”、为民办事 的“好成果”、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宣扬起来、展现出来。要用心 做好政策的“宣讲员”,通过立体化、广覆盖的方式,及时把中央和 各级党组织的好思想、好政策全面准确地传达到千家万户,让党的 声音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要用心做好政府工作成效的“传声筒”,通 过“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全面总结、全景展示”的方式,展现民 生实事办理成效,真心实意回应群众期盼;要用心做好榜样故事的 “扬声器”,通过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树牢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良好形象, 引导形成全社会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科学应对舆情,掌控“风险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 调,“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 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舆论是瞬息万变的,存在 着很大的风险挑战。党员干部要毫不动摇地坚守网络舆论“主阵地”, 坚持时效度相统一,科学防范、有效应对舆论风险。要先知先觉, 在重大政策出台、重要信息发布、重大活动开展、重要时间节点前, 对舆情要有预感预知预判,做好风险评估、预案准备,打好“预防 针”;要适时适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捏好舆情应对的时机、分 寸、尺度,不搞“一刀切”,也不搞“急刹车”;要线上线下,既要 通过网络发布、说明、评论等形式,“键对键”引导应对,也需要线 —14— 下“面对面”直接回应、及时处理,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赢 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创新方式方法,扩大“传播流量”。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 亿,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使得网络传播也日益呈现出分众化、差异化特点。党员干部要适应这种趋势,积极创 新方式方法,努力扩大宣传引导的覆盖面。要积极拓展宣传形式, 统筹抓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 音等载体,以音视频、图表、动漫、微电影、网络直播等新形式, 在语言上要多说群众听得懂、易理解的话,多一些有温度的表达, 多运用事实和案例,多推出一些“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文章, 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进行宣传引导。要努力打造宣传品牌,积 极对标“人民日报”“四川观察”等拥有千万甚至上亿粉丝的官媒, 通过有态度、有质量、有速度、有温度、有网感的宣传报道,进一 步壮大粉丝量、扩大辐射力影响力,打造出有特色、拿得出、叫得 响的宣传品牌。

     《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学习心得 《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一文中指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 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截止到2020 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0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互联网应用与群众生活结合日 趋紧密,宣传文化工作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广大宣传思想干 —15— 部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向性,提高网络战线思想宣传水平,向 世界和人民喊出“中国之声”。

     一以贯之,坚持思想引领,喊出“理论之声” 我党近百年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思想引领力是党的生命力和 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增强党的思想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在加强 政治建设上下功夫。一要加强政治方向引导。广大宣传思想干部要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切实提高政治 站位,坚持将政治方向引领作为思想宣传的根本性建设,掌握好马 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个看家本领,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要创新 理论成果展示。加强网络正面宣传,推进宣传理念、内容、形式、 方法不断创新,利用好受众大、传播面广的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 手段和话语方式,全面推动党的政策宣传进村入户深入民心,让党 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正能量”传播得更远更深。

     网罗人才,融合网络媒体,喊出“清正之声”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人。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需 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队伍去完成。一要建好新 型主流媒体。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 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要抓好顶层设 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放大一体效能,不 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要及时提 —16— 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 权。二要管好民间网络媒体。民间网络媒体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受众范围更广,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传播渠道与 传播内容,规范数据资源利用,不断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民间网 络媒体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情系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喊出“人民之声” 心系群众才能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力量无穷。新时代宣传 思想工作要从激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上找方法。一要力求精品,提 高作品精神高度。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要反映现实、对照现实、 解决问题。在保证作品原创的基础上,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将作 品进行观念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二要拓宽渠道,提升宣传 覆盖广度。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大讲堂”“马克思 主义书房”和农家书屋理论园地等持续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开展 好送文化下乡、全民文化活动季等“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实施艺术 精品创作工程。利用手机软件搭建直播平台,变单向宣传为双向互 动,增加宣传有效覆盖率。

     深化改革,展现大国形象,喊出“大国之声” 展现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要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上下功夫。一要从“多笔描绘”变“自我画像”。新时代的中国是一 片活力洋溢的热土,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拼搏努力就是一幅幅生动 的自我画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不断完善话语体系、运行机制, —17— 提高专业化、精准化水平,画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庄严画像、 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拼搏画像、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温暖 画像,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二要从“单兵作战”变“同频共振”。

     整合多种对外传播渠道,提高对民间媒体和国外主流媒体“第三视 角”报道的重视程度,严把“出口关”,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用好新闻发布机制,打造高端智库交流渠道,利用重大活动、赛事 平台,结合中华传统节日载体,不断壮大海外文化阵地,彰显中华 文化的强大魅力。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学习心得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 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 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 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 论支持。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关键在人, 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 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从而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当好新时代媒体人,要做好实践的探索者和精神的传承者。读 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从实践中获得。

     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要不断增强脚力,增强群众思维、实践思维, 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实践第一。理论的阐述只有依托现实的探索总 —18— 结才能找准着力点。新时代的媒体人只有走出去实践,深入人民群 众中去看见,通过实地考察社会民生,保持敏锐与冷静,才能还事 件本身最真实、最立体的原貌,才能将发现与思考后的所得由镜头 语言进行表达,找寻到文字里的那份力量。新时代的媒体人当心怀 远方,怀揣信念与坚持,用足迹去见证一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用炽热的心去追寻镶嵌在事物百态中的真理,迈开双腿、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以人文关怀融入民生百态,让文风更接“地气”,用质朴 真实的笔触和镜头反映社会现实,从而赋予新闻报道强劲的时代生 命力。走出去是媒体人的常态,“悟言一室之内”也是媒体人的工作 常态,讨论、定稿、改新闻、传信息、排版校对,媒体人以严谨认 真的态度让文字折射万物之光、激荡时代力量、发出奋进之音。火 焰不熄、激情不改,媒体人举起的是精神火炬,照亮的是真理星空。

     当好新时代媒体人,要做好现实的记录者和能量的传递者。十 载春秋,铁肩不改,薪火相传,使命如歌。时间见证着媒体人的成 长,媒体人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使命担当。“心 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与使命相互呼应,敲响着媒体人矢志 前行的鼓点。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职责与使命,新时代的媒体人 要读懂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切实承担起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 职责使命,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以现实为基 础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通过摄影镜头让瞬间和永恒共存,留存真 实的美丽,让文字里的精彩生动和照片中的视觉美感在新媒体形态 —19— 中释放出思想的传动力;另一方面,要做好能量的传递者。闪动在 镜头里的是媒体人的初心,流淌在文字中的是媒体人的使命。媒体 人要将镜头聚焦在群众最关切的社会热点上,由文字阐释出对社会 的理解,继而传导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社会正能量。如何有效挖 掘、有力宣传时代好声音,讲好故事、突出特色,传播公知、守护 公信,是当代媒体人的思考内容和努力方向,更体现着一个媒体人 的职业内涵。

     当好新时代媒体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和发展的鼓动者。作 为新时代的媒体人,要强化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拥有一双瞭 望的眼,从现象中看到更深层、更本质的内容。媒体人要不断增强 眼力,高度关注社会热点、发展难点、民生焦点,学会多方面、多 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增强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看问题的能力, 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障碍,使新闻报道既能经得起事实 检验,又对解决现实问题、推动长远发展有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脑 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把学习当作紧迫的任务、永 恒的追求,结合新闻舆论工作实际加强积累、深钻细研;要不断增 强笔力,笔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提高写作技能和接受新生事 物的能力,其次,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便于 接受的载体形式,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接地气、聚人气,更有情感、 有温度。除此之外,还要有用好“融媒体”的本领。让新闻在传统 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创新融合中发出更加响亮的“好声音”,成为社会 —20— 发展的推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学习心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对笔者触动很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兴则 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厚植文化沃土,扎下稳固根基,保护 传统文化,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文化是历史的索引,要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 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人类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中华民 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文化 与文明,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篇章,是古代智者先人的智慧结晶, 是老祖宗留给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优秀文化可以催人奋进, 亦可以发人深省,我们可以顺着文化这条索引找寻心灵慰藉和奋发 向上的力量。要在学习中坚持辩证的观点,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 保护与传承,留住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又要对传统文化采取“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不断探索 新时期下文化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文化是思想的牵引,要把稳中华儿女精神之舵。文化是一种内 生动力,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般地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幻化成文字、诗歌、舞蹈、歌 —21— 曲等各种形式,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补充能量、凝聚共识,是人 类的心灵导师。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其 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共同的文化牵引。民族文化能释放出“强 磁场”,汇聚成“大能量”,将亿万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 中华儿女点亮心灵之灯、把稳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文化是时代的显照,要推动文艺创作大放光彩。文化的传承既 要回望过去,也要立足当下,文化创作要紧跟时代节奏,反映当下 的社会生活与人间百态,与时代同频共振。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承 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时刻秉承“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把握时代脉搏,聆 听时代声音,弘扬社会主旋律、倡导社会正能量,为时代画像、为 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要为文艺创作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不断 推动新时代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 深千尺的精神厚度。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源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天长日久的文化积淀,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 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引领中华民族迈向更加辉煌 的新征程,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凝心铸魂, —22—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 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 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在文化传承中树德立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 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所 谓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自信则中国自信。铸就 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要在青少年身上建立文化自信,将青少年教 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要通过思想引导、文化 熏陶、精神指引、榜样力量、实践影响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 的第一粒扣子,上好人生第一课;要鼓励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使命 任务中树立政治信仰、树立人生观念、树立爱国思想、树立远大抱 负,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让青少年从博大精深的中华 悠久历史、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理念中汲取力量,引导他们坚 定信仰、创新思维、开阔视野、自律明德。今天的青少年现在在第 一个百年中成长,未来在第二个百年中奋斗,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通过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他们必将成为实现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与接 班人,成为中华文化的接力手和传承者。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在弘扬历史中迈向世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我们要在学习优秀传统 文化中汲取营养、要在弘扬中华历史文化中坚定自信、要在复兴中 —23— 华民族文化中走向世界。中国,这个拥有5000 年文化的礼仪之邦, 给我们留下了两件宝贵的财富: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 鉴世,后者可润心。我们应该和全世界人民一同分享这两道精神大 餐。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 国传统文化中有“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有“何以家为”的报国 热情、有“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这些价值观念扎根于中华 文明的传统,也是我们向全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的突破口,我们要宣 扬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宣扬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 文化沃土,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群众基础,让全世界都感受到 中国的文化自信。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在网络世界中凝心聚力 自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以来,已经成为了生活不可或缺 一部分,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更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互联 网+文化”不仅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新的消费习惯,也极大增强了 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为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网络强国战 略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 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铸就中华文化 —24— 新辉煌,需要每个中国人凝心聚力、贡献力量。需要科技人员抢占 前沿核心科技阵地,以5G 技术为核心的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突破口, 在网络世界制定中国标准、打造中国体系、建设中国产业链;需要 我们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网络安全软硬件的开发和使用、 扶持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建设覆盖全国的多层次网络安全体系、 落实到位网络安全的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需要 各级领导干部培养互联网思维能力、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加强 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信息化政府;需要网信工作者广泛学习政 治理论、网络知识、市场经济等系统知识,培养树立超前思维,下 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随着第二个一百年的临 近,在我们的经济、外交、军事、工业、科技不断提升的同时,中 华文化也必然重新迈向辉煌!

     《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学习心得 在《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一文指出:“新时代中国青 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 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这是习近平总 书记对所有党员干部的勉励,细品之,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青 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五四精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发扬,是青年精 神的生动阐述。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 后”为代表的青年一 —25— 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 4.2 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逾 1.2 万“90 后”奔赴一线,彰显蓬勃力量,用实际行动唱响新时代 青春之歌,挥毫泼墨谱“十四五”,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谋事用心”勇当“青春时代”主力军,争当“斗系青年”。《荀 子劝学》中所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而《论语泰伯章》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 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 的力量,是国家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 来在青年。青年的价值也在干事,干事就先要谋事,要以年轻人的 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坚持在斗不牢信念中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斗 不良习气中增强自我斗争的本领、斗不正之风锤炼扎实过硬作风中 用心谋事,去谋大事、谋新事、谋难事,才能让青春无怨无悔。

     “做事细心”当好“中国梦”领跑者,忌当“佛系青年”。《道 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凡事 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细心”是一个人思维缜密 的反映,事无巨细,凡事讲究精益求精、做到最好,是我们青年干 部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更是应该穷尽一生、奉若圭臬的处事原则。

     也是这个筑梦的时代,对我们每个青年干部予以拼搏进取的心态、 认真细致的姿态领跑在时代前端的深刻要义,摒弃“有也可以,没 —26— 有也可以”“不想争,不想抢”“随缘吧”“都行、随它去、没关系” 等“佛系”思想,在最该奋斗的年纪敢闯敢干、勤于追梦,创造属 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青春芳华。

     “成事专心”传好“时代担当”接力棒,成就“有为青年”。常 言道,“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专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一方面 成事在于用心,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用心做事这一前提,才能让这 个事情落到实处,而不是嘴把式。另一方面正确对待做事和做成事, 负”的意思。而《现代汉语词典》中,“担当”释义为担负、承担,就是肩负重任。客观说来,青年干部阅历单一、经验不足,只有吃 得了苦、受得了累,成事中少些空谈、多些行动、多些务实,绝不 能“忙得没有方向”,做到用心想事,专心干事,惟有专心投入、矢 志不渝才能缩小差距,不断补齐短板,才能肩负重任。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应继 承和发扬先烈圣贤们“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把使命放在心上、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遇事不推、临难不避,争做“谋 事用心、做事细心、成事专心”的实干家、践行者,赓续青春奋进 之英姿,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关键词: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演讲稿1000字 依法治国1000字 依法治国演讲稿
    相关热词搜索: 治国 铸就 中华文化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