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谈议论文立论的严密和层次的深化

    时间:2020-03-02 07:51:4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谈议论文立论的严密和层次的深化——以两篇高考作文为例
      
      孙绍振
      
      2011年高考过后,有朋友送来两篇辽宁省的高考作文《杜绝盲从》和《坚持真理》,要我评改。
      
      第一篇题目是“杜绝盲从”。从题目看,这个考生做出了一个论断,也就是他文章的主题——杜绝盲从。但材料明明说,对待这个权威的述说,有几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不动脑筋,“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这是自我麻痹,可以说是“盲从”。另一种即使面对权威,仍然根据自己的感知作出判断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此人明显没有盲从。还有一种,回避和权威冲突,说自己感冒了,表面上是拒绝表态,实际上是委婉地表示保留。要确立论题,起码应该对这三种态度综合分类,再加以具体分析,才能算切题。考生现在所取的立意,仅取其一,显然很片面。这种片面立论,在当前高考作文中,并不是个别的,而是相当普遍的。高考评分往往对之宽容,原因是滔滔者天下皆是,法不责众。
      
      议论文的基本功。或者说基本素养之一,就是用一个抽象的观念把复杂的感性材料尽可能地全面概括进去。立论要全面,不能片面。立论是议论文的出发点,出发点片面了,文章写下去,就可能越写越片面,难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前议论文教学在概括方面的严重缺失。
      
      该考生的文章说:
      
      对一个蜡做的苹果,在有一些人说闻到苹果香后,一些人闻也未闻就说闻到了香味,这是一种盲从的徼法。他们抱着跟着大众走总没错的想法,未经历过一件事,就盲目地继承了主流的看法。
      
      “他们抱着跟着大众走总没错的想法,未经历过一件事,就盲目地继承了主流的看法。”这句话有没有错呢?似乎没有错,但是不准确。首先,“抱着跟着大众走总没错的想法”,这句话没有根据,材料上并没有什么大众说法,只有一个哲学家的说法。议论是一种理性思维、科学思维,严密是其生命,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无中生有。这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跟着权威走,先入为主。其次,“未经历过一件事,就盲目地继承了主流的看法”,也不准确。这个盲从的人并不是没有经历这件事,他的错误在于,不是根据自己的感知作出判断。再次,说他“继承了主流的看法”,也不妥。哲学家仅仅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这是一种权威人士的陈述,而且仅仅是一个人,谈不上主流。主流的看法,应该是不仅权威如此,群众也如此。“继承”二字也不妥。继承的对象应该是前人的思想,而这里却不是。这就不仅是立论片面了,而且是缺乏进行议论所必要的严密的思维素养,不善于从具体的、感性的、复杂的现象中进行准确的、严密的抽象。高中的数理化和社会科学知识,都是高度严密的抽象理论,语文课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议论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等资质的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严密抽象能力,。但这里却是感性材料和理性话语严重脱离。前几年,我就提出高中要加强议论文教学,高考应该有议论文的导向。但是,有这样自觉的教师凤毛麟角。不少教师还持怀疑态度,发表不同意见。但是,这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认真分析一下这篇得了55分的文章(合酉分制90分还多一点)的毛病是如何明显,就不难看出,问题虽出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为这篇文章给出优秀成绩的教师身上。
      
      何为盲从?顾名思义,盲从就是指那些对某件事缺乏亲身感受,盲目跟从他人做事的做法。盲从心理在我们很多人心里都存在着,我们心中总认为与大多数人在一起更加安全,不会犯错,带着这种心理,我们在生活中变得“人云亦云”起来了。
      
      “何谓盲从?”提出问题是为了给“盲从”下定义。对论题下定义,对议论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一来为了观点的严密,二来为保证文章在展开论述和论证的过程中不致“跑题”。但是下定义需要从感性材料里进行理性的抽象。这里的关键是定义要准确到位。文章说,盲从是由于“缺乏亲身感受”。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推敲。第一,材料里有没有亲身感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了,就说闻到了”,“看到了”是不是感受呢?亲眼看到了,是红色的,因为红就联想到香,闻都没有闻就说闻到了。“缺乏亲身感受”的说法不对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顾亲身感受”。第二,说盲从是由于“缺乏亲身感受”,在理论上隐含着一个前提,那就是只要出于亲身感受,就不盲从了。其实盲从往往是,明明亲身感受并非如此,但是由于对主流、权威说法的迷信,麻痹了亲身感受。文章接着把盲从落实在“盲目跟从他人做事”就更离谱了。盲从首先是思想,其次是行为,材料上也仅仅是说话,并未涉及行为。接下来的几句思路是对头的,为“盲从”下定义以后,接着阐释产生盲从的心理(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人云亦云”),这叫做因果分析。但是这里又冒出一个“大多数人”的概念。这和题目中的材料是矛盾的,因为材料只提供了一个人,即科学家的说法。这里需要一个过渡。一种办法是分类:盲从有几类,一类是盲从权威,一类是盲从多数,或者主流意识形态。另外一种办法是从个别转化为普遍,如,盲从往往不只是一个“苹果”和权威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盲从的对象并不限于孤立的事件,而是盲从主流,或者大多数人的看法,因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扼杀了自己的经验。为什么要有这个过渡?因为议论文讲究逻辑的一贯性,从一个具体的事实发挥起来,提升到普遍规律,逻辑上要细致,过渡要婉转,要自然,要顺畅,最高的表现是天衣无缝,让读者觉得顺理成章,心悦诚服。这就叫做以理服人。没有过渡,直接从一个论断跳跃到另一个论断,这就叫做粗暴武断。
      
      为何要杜绝盲从?这就要从盲从的危害说起。首先,盲从会使人丧失评判事物的能力,变得容易被人利用。几年前,邪教“FLG”就是利用人们的盲从心理,进行破坏活动。当那些带着盲从心理的百姓看到了很多人加入了这一组织并相信这一组织的一系列言论,从众的盲从心理驱使他们加入了这一组织。当他们完全被盲从心理蒙蔽时,他们就会丧失掉评判事物的基本能力,以至于相信看起来十分荒谬的言论。
      
      有了论题,接着问为什么,这样的思路是对的。这是第二层次的因果分析。因为盲从有危害性。“首

    [1] [2] [3] 下一页

    相关关键词: 谈议论文立论的严密和层次的深化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