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语文课堂教学论文:语文老师对于教学语言艺术心得

    时间:2020-11-30 10:19:52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语文课堂教学论文:语文老师关于教学的语言艺术的心得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将知识,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知识,还要运用语言艺术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这种语言艺术则是指教学语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必须要求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语义的连贯性、逻辑性同时还需要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调和语音吐字的清晰。

    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三种美渐渐在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当中得到了更加完整的呈现。

    音乐美:在诗论中,音乐美符合古典诗词的朗诵与押韵,在现代教学中音乐美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的范例朗诵诗词,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节奏、有轻重缓急、面对不同的诗歌文章要有不同的情感,要求和谐,符合文章人物的情绪,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身临其境。如:七言诗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则包含诗歌音乐美中的节奏按照“二二二一”式节奏而来。通过节奏的划分让学生理解诗文意思和古诗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里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则是音乐美中最重要的情感,除了教师示范性的诵读带领学生体悟,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诵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绘画美:诗论中的绘画美不仅强调辞藻的鲜明色彩感还要形成一个独立的画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课堂教学中的绘画美除了引用辞藻、色彩和画面感还可以借助课堂上周围的事物来进行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体会。如中央电视台有一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老师现场绘画,选手猜诗词,很受欢迎,其间就体现了趣味性,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借助语言和工具外,教师的行为动作仪态也是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关键。教师的手势要有强调、示范等功能。通过眼神,自然的手势等学生就能够快速的获得教师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的动作行为进行判断学生的状态。

    建筑美:建筑美在诗论中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此点在教学语言艺术中我运用的还较少,后期将在教学中多加研究。一般表现为文章或诗歌中。以及班级的布置和对学生分布中。

    除却闻一多先生提到的“三美”以外,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语言艺术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在课堂中,除了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着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功能。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在我们语言引导下,结合课本以及自身经历综合获得的。所以我们应重视课堂语言的文学性。思想性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谈吐中,教师的三观会直接通过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作者背景个人经历情况后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想引上正轨,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作品中主人公或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既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又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进步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发挥语言的魅力。只有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不会枯燥无味,学生们会觉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更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文学院09级7班

    侯蓉

    200906040213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艺术中的“领袖”。之所以为“领袖”,是因为语言的艺术。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有它的优势——语言,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特点。语言的艺术,到底是怎样的?那就在文中找答案。

    【关键词】语言

    课堂教学

    艺术

    口头语言

    肢体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基本的前提,要交流,得有语言,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肢体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语言有两个方面的榜样:作为教材的范文是有形无声的榜样,教师语言的运用是有声无形的榜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这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语言上。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语言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更是具有独特的影响。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堂教学除了把一堂课的知识讲到,还必须对语言进行斟酌,即对语言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语言是艺术,对此需谨慎运用,切不可失了其本身的韵味。

    一、口头语言艺术

    头口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其进行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传递知识的最主要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几个特征,这样才能更好的品味语言的艺术,也才能使自身的语言更具说服力。

    (一) 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语文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规范,包含正确的知识信息,这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人物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学生心中,教师就是榜样,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错误百出、用语粗俗。语文课堂教学中,禁止出现口头禅、“差不多就是这样”的话,这是绝对的违背语言的准确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述内容要准确,,要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下面就来看看这位老师对《中国石拱桥》的插图的介绍:“图中的赵州桥多么匀称,雕刻得多么精巧!那淡赭色的桥身和四周的蓝天、绿树、清清的河水配合得多么和谐。抬头望去,可以看见在第一拱圈中,刻着龙头。桥面一侧,是由15根石柱和16块石块组成的栏杆,它们上面雕刻着姿态活泼的龙形花纹,依稀可辨,使整座桥显得古朴美观。桥下波光粼粼的水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赵州桥的壮丽倒影和绿树的倒影共同构成的一幅别有情趣的风景画。怪不得有人说它美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一段话,如果让一个不知道赵州桥的人听完,绝对会对这座桥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因为这段语言,不论是对景物的描写还是说明,所用的词语都是那么合适、准确。闭着眼睛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石拱桥的画面,让人有种想要触摸它的冲动。这样的教学语言就是成功的,就是准确的。

    (二)趣味性

    顾名思义,有趣、生动、形象,不枯燥。现在很多学生对语文有这种感觉——可有可无、可听可不听,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从小学开始就学语文,而且学的还是自己的母语。学生这样的心理,就给教师一种紧迫感,也就更加确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趣味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这里就来看看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听潮》时用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请列举一些词来形容它。我也说说自己的感受。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盘旋翱翔;
    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远离海边的人,读描绘海景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海的壮观。作家鲁彦的《听潮》,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认真阅读,仔细体味。这段导入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海的形象,创造了生动的意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并随之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语言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语言的生动、形象,更应该表现为真正的有趣,因为有趣的东西更能吸引学生的好奇与兴趣。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一些有趣的东西,又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成语填空、成语接龙、填字游戏,还可以在一定的时段内穿插一个传说或者一个故事。这样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大的运用了语言的趣味性,这样的语言会为课堂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发现课堂的新奇多趣,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知识也更容易吸收与理解。

    (三)启发性

    课堂教学,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教导与学习。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与知识,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更多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穿针引线。而语言的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对提问的设计。课堂中的问题,紧扣课文内容,要清晰。问题的措辞要精炼、具体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是保证问题清晰的最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设计问题要把握好难易的程度,“跳一跳,摘桃子”,这是对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学会动脑,就必须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的启发性的认识。于漪老师说:“教师语言要着力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有所发现,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点拨和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的答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鼓励创造精神。”[1]这里有一个于漪老师教《孔乙己》时向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愣了,认为这不是问题:明摆着叫“孔乙己”嘛!于是老师引导他们阅读、思考,他们终于明白了:“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不知道,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学生很快联想到阿Q、小D,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循循善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依附着语言的启发性而来的。

    二、肢体语言艺术

    我们都知道,口头语言在教学课堂中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但它不是仅有的一种方式。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中,常常是伴有肢体语言的,这是不可缺少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能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而且它比口头语言更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肢体语言是一门艺术,在相声、小品中发挥的好,观众就会爱听、爱笑。肢体语言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在教学中发挥的好,学生也会爱听、爱笑,更爱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与学生有眼神交流。眼神交流很重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虽然得到之后会有些许的闪躲。其次就是表情的交流,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表情放松一些,就算有日常生活的琐事,也请老师不要把对它的感情带到教学中,因为这样会影响课堂的和谐。最后,也是最常用的的双手与学生的交流。口头语言常常在教学中起主导,那双手的语言就在辅助口头语言中起主导作用。我们都知道,肢体语言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像小孩子还不会说话时,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尽可能的表演出来,而父母就是通过小孩子的这些动作来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总而言之,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一位老师在执教《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出示了:“这是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要求学生结合动作、神态读一读,欣赏晏子这位外交家的语言魅力。一位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这样表现,只见他手指着教室门(当作城门),表情严肃地读完了

    一、二句后,把头一仰,并把两手反扣在背后,在讲台前面南北来回踱着方步,用威严的口吻读了课文后面

    三、四句。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如同欢迎这位外交家归来一般。那位学生的表演,之所以赢得学生的掌声,同他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声势语言等辅助作用于肢体语言是分不开的。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他们在这里学习知识、畅谈理想,共同努力,他们离不开语言,离不开这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言,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去。同时,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会学生学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语言是艺术,是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漪,《我与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 253页

    相关关键词: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