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学习 正文

    以学习为基成--专题党课(倡导党员干部怎样学习、如何学习交流会)

    时间:2022-03-14 23:56:0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以学习为基成--专题党课(倡导党员干部怎样学习、如何学习交流会)

      第一个方面: : 怎样看待学习! !

     1 1 、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

     2 2 、学习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

     第二个方面,怎样搞好学习

     1 1 、静下心来读书

     2 2 、拜人民群众为师

     3 3 、一勤天下无难事

     4 4 、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三个方面,怎样从学习中受益

     1 1 、人品

     2 2 、官德

     3 3 、党性

      按照市委要求,我有一个党课任务。对于讲的内容,我考虑了很久,因为来的时间不长,业务知识掌握不深,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同志们都可以当我的老师。最终确定“学习”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学习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是党员干部不断成长进步的基础。想就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升华学习三个方面,也就是怎样看待学习,怎样搞好学习,怎样从学习中受益,与同志们作个交流。

     第一个方面: : 怎样看待学习! !

     古今中外,俗语名言,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恐怕没有哪儿件事像学习一样被如此广泛而持久地论述和强调。《论语》 二十篇首篇讲《学而》,荀子著《劝学》开篇讲“学不可以已”;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彼得大帝的罗蒙诺索夫说:不学习,毋宁死;毛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时开宗明义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

     世间事,知易行难。一个人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从小学到大学,从韶华到暮年,学习这件事一路相伴(比如像我这样年龄的同志,.上学的时候恐怕都没见过计算机,刚一接触,鼠标都点不准吧。大事小事,学习总是离不开的)。也许是太过寻常、耳熟能详,一些人步入社会后要面对工作、生活,对学习就没有那么在意了,甚至是忽视了。不少同志在总结不足时经常性、习惯性地说:理论学习不够。这一方面说明学无止境,没有“够"的时候;另一方面也说明,不认为学习不够是一个份量很重的问题,没有把学习摆在应有位置上。因此,站在一定的维度,重温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很有必要。

     1 1 、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 人类和动物界一样,首先面临着生存下去的问题,要获取食物、保持能量、尽可能避开疾病和天敌。这些本领的取得,除却先天的本能,必然要经历一个对特定环境条件产生适应性变化的行为过程,这个行为过程,就是广义上的学习。人是最高等的动物,生活方式极为复杂,面临的环境条件变化十分迅速, 其行为的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 学习在人类个体生活中的作用必然是最大的。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她活到 17 岁,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 3、4 岁的孩子。这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学习的产物。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著名的研究报告,题为《学会生存》,就把学习同生存直接联系在一起,可见学习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有学者将人类社会的历史概括为三个时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再到文字的发明,人类社会不断在学习中前行。文字的发明,使知识、技能、经验得以传于异地、传于异时,极大拓展了学习的途径和效能,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积累延续和加快发展,使得学习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有人做过研究,18 世纪以来,知识更新速度为90 年左右翻一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 3 至 5 年翻一番。近 50 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 3000 年的总和还要多。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人类只能顺应这个趋势、借助这个趋势。美国于 1976 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日本于1990 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欧盟于 1996 年发表了《迈向学习社会白皮书》,引发了学习的革命,使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全球性潮流。我国于 1995 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0 年开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顺应这个趋势和潮流,以学习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存在,学习同样是保障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待学习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与人的差异。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近年来流行“知识折旧律”的说法,强调如果一个人一年什么也不学,那么他原有的知识就会打折 80%。同时,人是要有修养的,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不断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都需要从学习中而来。如果说过去讲学习是一种手段,带有一定的功利,比如为了取得学历、拿到“敲门砖”,现在就应强调学习是人的基本属性,是人的第一需要,就是要成为学习中的人,甚至可以说,离开了学习,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2 2 、学习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

     我们党走过了 99 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成立之初的 50 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 9100 多万名党员,在有着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始终秉持着永不懈怠、永不停滞的鲜明品格,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须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党在学习中成立。20 世纪初,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中国具有先进觉悟的知识分子,面向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 年五四运动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工人阶级的头脑。党的一大专门提出了宣传学习的任务。正是通过学习、宣传和教育,党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扩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战斗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革命战争时期,全党成为一所大学校。1939 年 5 月,毛主席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全党同志“都要进入这个无期大学”。毛主席指出,我们队伍里存在着“本领恐慌”,“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强调要重新学习并善于学习。1949 年 3 月23 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西柏坡。临行前,毛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为了“考个好成绩”,他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学会做城市工作和经济工作,加强执政党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要善于重新学习并建立了学习制度。邓小平同志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发展,曾心情沉重地说:“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得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现在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不总结经验,我们也会在建设问题.上栽跟头。”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全党学习从各方面展开,很快地形成热潮。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中央于 1989 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初步建立了学习制度,有力推动了在职领导干部的学习,提高了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进入世纪之交,我们党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更加认识到学习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1997 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特别提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2012 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 21 世纪头 20 年这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党目标。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2009 年 9 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郑重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至此,建设学习型政党正式成为我们党建设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强调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党章》 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 8 项义务,第一项就明确规定:“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应当反思这项义务履行得好不好。要知道,党员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党的一贯要求,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向全党同志发出号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作为党的一份子,我们每名党员都应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第二个方面,怎样搞好学习

     这是关于学习的理念、方法、路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虽说是学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应当掌握一些通用的学习法则

     1 1 、静下心来读书

     读书学习是我们通晓事理、陶冶情操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提升能力、成长进步的必经之路,过去如此,在学习被赋予全新内涵的今天依然如此。季羡林讲“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来跑第二棒,以致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这样智慧的传承永无穷尽。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那么,读什么书呢?开卷有益”是句老话,读书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人类知识浩如烟海,书籍不计其数,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读无限的书,党员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和升华个人境界方面优先选择。我听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的讲座,他归纳,党员要学四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同时,在这四方面内容中他还特别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思想方法不同,对理论的理解就不同,对形式的判断就不同,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不同,从而实践的结果也就不同,可以说思想方法决定成败。”这是对党员学习的总要求。那么具体到读书,读什么书?

     要读管总的书。孙中山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哲学家讲,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是客观的是运动的,物质的客观运动是有规律的,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讲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理论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学原文,追根溯源,同时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党章学重要讲话就是题中之义,《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建党的根本大法,是党不断探索真理总结经验教训的成果,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尊崇党章,是党员干部的第一政治规矩,学党章,有坚定的信念,目标明确,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站稳立场,有自己的主见,才能不为眼前利益所惑,坚守底线。党员如果把党章忘了,或者看得不重要了,初心哪里去了?莫让浮云遮望眼,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要读专业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工作与专长结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固然很好,但是还应看到人的潜力也是需要挖掘的,事实上我们自己也很难断定哪一方面就是我的专长,哪一项就是最适合我干的活,即使千真万确这就是你的专长,那还有比你更合适的人呢。那怎么办?立足本职是优选。读书要选择和自已工作关系密切的书,专业知识通常都是枯燥的,不如八卦看得轻松,干一行爱一行,不是我们嘴上说说,是要埋起头安下心来钻研的,并且不可以吃老本,要长时间坚持,因为形势是变化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能说你这一瓢水就够喝一辈子?要读大家之书。大家之书往往有超越寻常的大视野、大创造,大学问,司马迁以他的公允、胆量、才情著书《史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莎士比亚、歌德、孔子、李白、曹雪芹,哪个人都近乎一所大学,党员干部在学问、胸襟、视野上理应卓然超群,读大家之书是一条必经之路。有一种不好的情形,就是跟风读些厚黑学、读风水学等等,包括读那些不着边际的所谓传记、秘笈等等,越读越使人沉沦,甚至走到迷信、算计的歧途,要知道耍些小把戏成就不了大事,党员干部本身要履行职责,工作任务很重,读书的时间有限,理应志存高远,从善如流,还在那里迷迷糊糊神神叨叨,岂不是虚度。要读些闲书。这闲书是指天文地理、诗歌小说等等实用功能不那么强的书。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涵养大气,事实上很多专业上造诣很高的人同时又是各方面都涉猎的“杂家”。居里夫人说,人不但要活得有用,还要活得有趣。人的知识面宽,可以旁征博引,可以举一反三,如果读书读成书呆子那可得不偿失。还有,我的经验是,看某一类书看累了,换本内容完全不同的书,或者轻松一点的幽默一点的书看看,效果相当好。书看得多了,就等于和许许多多的高人、伟人交朋友,等于经历前前后后的历史过程,和各路英雄对视,和许许多多不可再现的事件重逢,自然会明事理,得真经,所谓“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都写在你的言行中”是也。

     2 2 、拜人民群众为师

     谦虚使人进步,为学莫重于尊师。只要有心,生活处处是学问,身边人身边事都是老师。回顾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程,从抗日战争中地雷战、地道战等独特战法,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探索,从创办乡镇企业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非公有制经济破冰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党不断地将人民群众的创造提炼升华,推动完成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拜人民群众为师,首先要尊重和敬畏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人地位,尊重群众的意愿想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发现、善于总结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新创造、新经验,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事实反复证明,作决策、出主意、抓工作,坐在机关里,埋在文件里,是找不到症结、发现不了短板、憋不出好对策的;群众的参与越是深入,干事创业就越是对路子、得人心、有成效。

     拜人民群众为师,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向群众学什么?要学习群众的创造。群众当中蕴藏着取之不竭的智慧,是一座天然的工作素材宝库。1978 年,小岗村 18 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群众的创造反应了时代的声音,来源于实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学习群众的传承。《舌尖上的中国》,那些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味道,多数在村镇。那些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悉数在民间。勤劳、勇敢、节俭、孝顺、坚忍、仁爱等中华传统美德,走进群众往往体会得更深。要学习群众的务实。

     群众最讲实际,不喜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说了就算,说了就干,甚至不说也干,干后再说,他们把功夫用在实际行动上,看不起“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要学习群众的朴素。群众是最为朴素实在的,他们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不会拐弯抹角,真实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习惯简单直接地处理事情,而不是把简单的事搞复杂。

     3 3 、一勤天下无难事

     有人说学习是天下第一大难事,《增广贤文》中录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句。在学习的道路上,除了勤奋刻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不存在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

     要把“勤”体现在恒心上。始终记得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果,持续不懈、持之以恒,舍得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不能心浮气躁,不能高兴时就拿起来,不高兴时就放一边,就算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读几页书,思考一个具体问题,也能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要把“勤“体现在反复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佛家讲“看山是 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三大境界,学习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只有反复学、学反复才能知其然。1939 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 100 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学习就是这样,只有反反复复读和嚼,才能品出滋味,内涵深意才能显现,精神才能入脑,最终化为思想力量和行动自觉。绝不是浏览一番、已经学过了、记住几句话那么简单。

     要把“勤”体现在挤和钻上。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 18- -70 周 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3*%,而 1999 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曾高达60.4%。虽然近几年年图书阅读率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但与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出现了书籍出版量越来越大,而阅读量持续低位徘徊的现象。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问及受访者不读书的原因时,获选率最高的选项是“工作忙,没时间”,占 42.8%,其次是“没有读书习惯”,占 35.8%。其实内在原因还是在于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为放松学习找理由。与其把时间用在无谓的应酬和消遣上,不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与人、与己、与工作、与家庭都有好处(特别是孩子在上学的家长,对孩子影响深远)。

     4 4 、纸上得来终觉浅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只“学“不“习”,学与不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如果只“知”不“行”,难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一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实现了对我国革命、建设过程中和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

     “学“与“习”分离,“知”与“行”分离,结果误人不浅、危害很大。赵括“纸上谈兵”,长平一战 40 多万赵军尽被坑杀。毛主席对抱主观主义学习态度的人画了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同时,毛主席也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包括有的放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的学习,就应当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而不能像“墙上芦苇”、“山间竹笋”。那种只靠几句经典语录来标榜自己的,是唬不了人的。我还提示一句:学习的目的是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包括读书,不是用来炫耀的,说我读了那么多几百本书,就好比说我家有多少钱一样,别显摆。

     学而思,就是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边学习边思考,入脑入心、弄懂弄通、致力于用,防止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而“殆”,不断提高自我,不断在学习中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

     思而践,就是要把完善了的思路付诸行动,重在落实,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脑子里装着问题,联系历史经验,联系本职工作要求、联系发展着的实际,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推动工作不断在解决问题中向前走。

      践而悟,就是要边实践、边感悟,边探索、边总结,发现规律,更新理念,最终把学习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把牢思想之舵,高扬理想之旗,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人生境界与格局的越升。学习的目的不是让你夸夸其谈,跟别人炫耀读了几本书,那约等于和说你有多少钱一样庸俗。

     第三个方面,怎样从学习中受益

     学习一方面包括掌握知识和技能,用以处理物我关系;另一方面包括提升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用以处理自我关系。所说学以益智、学以修身、学以增长,对于我们都很重要,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应学到什么,试着把学习升华一下。

     古文中的“学”字,象形为双手构木成屋状,下面加一个“子”,表示孩子在一个稳固的建筑物里成长。《说文》释义:“学,觉悟也”,通俗说就是“明白”,亮亮堂堂,清清楚楚。这样看来,“学”其实就是达到一定的觉悟和境界的过程。古文中的“习”字,象形为小鸟煽动翅膀。《说文》 释义:“习,数飞也。”指鸟不断地飞翔,一方面雏鸟要不断的练习,一方面又在飞翔时翅膀要不断的煽动和调整,进而引申为“熟练”、“习惯”、“实践”、“作为”等含义,强调不断、反复的练习而达到一种熟练、习性。

     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可以理解为把道理搞明白,并在日常行为中加以实践和应用。

     我们党员干部应当有这种意识,一是认认真真听党的招呼,二是老老实实按党的要求去做。我们应当通过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在这方面,应当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1 1 、人品

     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是每一名社会成员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开玩笑所说能力不够,人品来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都讲了人品的重要性,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人的能力决定了他某一段路走得有多快,而人品则决定了他一生走得有多远。只有能力而没有人品的人,即便侥幸取得所谓的成功也难以服众,因为这不是靠正当的手段取得的。

     岳飞卒伍出身,流芳百世并非兵法武艺,而是刻在骨子里的精忠报国。秦桧进士及第,诗文天下,投敌卖国、最终遗臭万年,连白铁铸像都觉得无辜。

     人品也要靠后天的学习修炼而来。其中,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是自古就被看作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和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多学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先把自己摆进去,公道不公道,先要打个颠倒,从对方角度考虑,才能学得习得。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时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品格陶冶。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写道:“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成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应当树立一个较高的做人标准,从严约束自己,最起码要好学乐学,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2 2 、官德

     我国自古就有以德治国的传统,官德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的份量,其中有一个基本要求叫内圣外王,内圣指官员的心里要有孔圣人要求的修养和道德情怀,外王指官员的作为要有周文王般一统天下的政绩,与我们党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十分相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修身立德,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要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做人的过程作为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作为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

     在学习中,应当注意从哪些方面着力来修身立德?可以作如下重点考虑。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党员干部不怕挫折始终奋进的,归根到底是胸中的志向与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理念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我们党员干部对党要有朴素的感情,更要有理性的自觉,把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心明眼亮、志存高远。

     二是心里装着群众。从当干部的第一天起,就应想好为什么当干部和当什么样的干部这两个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就记住他、信任他、支持他。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干部优劣的试金石。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已做“官”,对个人 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清,自觉丢掉心里的小算盘。

     三是主动担当尽责。不能把当干部看成一种荣耀、一个光环,要看到这是一副担子、一份责任。当干部不可能舒舒服服、四平八稳的,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只能说明德行上不过关。所以,干什么都不如干好工作,把责任尽到位,遇到矛盾困难能冲上去,这样的干部心是安的,吃饭是香的,睡觉是踏实的。

     四是保持清正廉洁。“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当干部声誉至关重要,在位时受人吹捧,比不过退休时受人尊敬,为官一任留下一世清名,比什么都强。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也要在小事小节面前有原则。要注意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3 3 、党性 坚强的党性,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是支撑一代代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信念基石,是激励党员干部敬业奉献的精神支柱。一个人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变化而自然提高。只有在不断的学习锤炼中,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精神洗礼中,才能历久弥新、越加坚强。

     我感到,讲党性,关键在于强化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核心是要牢记在党旗下立下的誓言。入党誓词总共 80 个字,却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党员的要求,而履行誓词,把每一句的要求都做好了,党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将伴随努力进取的人生全过程;学习虽不似膏腴肥美,但它是滋润我们成长的阳光雨露。今天和大家交流这些,供大家参考,好学才能上进,和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相关关键词: 我的学习生活 “师德之魂”----学习“最美教师”心得体会 廉文荐读学习心得 乡镇党委书记十八大学习体会 学习
    相关热词搜索: 学习 党课 交流会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