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安全
  • 硬件知识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高等院校 正文

    创建节约校园_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时间:2020-07-16 13:51:0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1总则

     

      1.1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并规范国家住房和城乡 __、 __开展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为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教育普及等各阶段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导则适用于新建和既有学校校园建设的改建、扩建、运营、管理。以高等院校为主要适用对象,供其他各类学校参考。

     

      1.2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应在校园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内、在各个环节中统筹考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满足校园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的示范建设,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3在校园中大力开展节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提倡节约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风尚。

     

      1.4建设节约型校园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术语

     

      2.1节约型校园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

     

      2.2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和材料,节省土地和材料资源。

     

      2.3循环经济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4校园能耗统计指对校园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

     

      2.5校园能源审计通过对学校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学校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

     

      2.6校园能效公示将学校能耗总量和各部门、建筑物的单位能耗等统计数据,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使用者、管理者和全社会定期公示,以接受公众监督。

     

      2.7需求管理指对能源及资源使用方的管理。通过政策制度引导和激励用户节约、合理使用能源及资源。

     

      2.8分项计量按不同用途(如空调、采暖、照明、动力等)、不同的能源资源类型、形式(如电、燃气、燃油、水等)分别设置计测仪表实施分项计量,以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能源资源消费的状况,为制定有效的节能节约资源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3基本原则

     

      3.1建设节约型校园,应本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控制各种资源消耗,追求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3.2学校应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组织,为持续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协调和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

     

      3.3应注重建立有效的节约建设审查评估和管理监管体系,完善各种节约

     

      3.4应使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将节约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措施贯穿于校园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教育普及等全过程。

     

      3.5加强资源节约宣传和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培育校园节约文化。

     

      4监管体系

     

      4.1组织建设

     

      4.1.1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房产、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4.1.2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应下设办公室(如节能(节水)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4.1.3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

     

      4.1.4学生思想 __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

     

      4.2制度建设

     

      4.2.1建设项目审查制度

     

      建立和完善学校建设项目的节约资源评估审查制度。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建项目的专项审查

     

      校园新建项目应按国家相关规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设计,并委托审查机构进行节能专项审查。

     

      2)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评审

     

      既有建筑分为历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以满足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相适应的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方案,严格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实施。

     

      对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设备的管理台帐;建立设备检定与改造的原则、组织和程序。应在优化运营管理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审,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4.2.2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

     

      1)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

     

      (1)学校 __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

     

      (2)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

     

      (3)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

     

      (4)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

     

      (1)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

     

      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

     

      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

     

      (2)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

     

      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

     

      (3)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记录文件

     

      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校园能耗定额管理

     

      学校应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国家和本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开展建筑能源统计和审计工作。

     

      (1)校内能源审计执行机构

     

      校内能源审计项目须建立如下的执行机构:学校成立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能源审计的领导和具体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能源审计工作小组应聘用校内或校外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参与。

     

      被审计的单位应指定或委托专人担任审计项目联系人。

     

      (2)能源审计程序

     

      召集被审计的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运营管理人员

     

      建立校园能源、水资源消费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数据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校园网、媒体等公开途径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会定期公示校园能耗、水耗统计数据、分类单位能耗及水耗统计指标数据(包括现实数据和历史对比数据)。

     

      4.2.3需求管理制度

     

      建立校园能源及资源需求管理制度。

     

      1)制订和完善能源计量、收费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

     

      2)逐步建立校园用能、用水经费的指标化管理制度。校园用能用水逐步实行“全面计量,分类管理,指标核定,全额收费”的水电经费管理方式,加强师生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和节能节水意识。

     

      3)建立校园节能节水奖励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对节能节水管理、宣传、节能技术应用工作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建立校园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度。将节能降耗和节水目标任务纳入各院系、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水耗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5)建立校园用能用水设施档案制度。定期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用能用水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检测评价,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2.4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

     

      学校应建立资源节约型采购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环境整治

     

      (1)合理规划校园交通,应充分考虑人车分流,确保停车场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场所。

     

      (2)积极实施透水性道路铺装,合理设置遮阳遮雨设施。营造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

     

      (3)针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垃圾分类,实行分区收集处理;对于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将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

     

      (4)严格管理实验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和处置,减少环境污染。

     

      2)景观规划:

     

      (1)绿地规划

     

      在绿地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中,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动物栖息地。科学研究并应用适宜的技术修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校园绿地,努力实现校园绿地的均衡布局与绿地景观的品质提升。

     

      (2)景观规划

     

      校园应结合地域、地形及气候特征,积极营造具有校园人文气息,符合师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交流、休息、运动等需要的校园景观,水系规划应结合校园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可豪华奢侈建设。

     

      (3)树木种植

     

      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原则,合理选用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坪种植。

     

      3)能源规划

     

      (1)科学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量。努力实施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对口利用。

     

      (2)结合当地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

     

      (3)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的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校区实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份利用。

     

      (3)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对于新建校区或新建建筑,产生的暴雨径流量宜小于或等于建设前的水平,以减小对城市暴雨径流的峰值,维持当地生态用水;对于既有校区改造或既有建筑改造,产生的暴雨径流量须小于改造前的水平。

     

      (4)合理确定节水指标。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

     

      5)新建建筑规划

     

      (1)建筑布局和平面规划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形特征,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同时还应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2)校园新建建筑应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设计规范。

     

      (3)校园大型新建建筑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4)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

     

      (5)注重与校园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6)既有建筑改造规划

     

      (1)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结合校园整体建设合理定位。

     

      (2)一般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基于学校发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

     

      (3)既有建筑的改造应注重与周围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

     

      (4)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元投资。

     

      1)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采用绿色生态理念,应用现代化计算机环境模拟等先进设计技术,优化校园的声、光、热、风及水环境设计。

     

      声环境: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对校园环境噪音进行预测评价,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gb3096-93)

     

      光环境:对校园建筑布局、朝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避免建筑间相互遮挡,确保日照及采光需求。建筑设计中积极采用自然采光。

     

      热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热设计。积极采用室外绿化、水景、透水型路面铺装等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寒冷地区需积极采取防寒抗冻措施,炎热地区应积极采用遮阳设施。

     

      风环境:积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校园区域的微气候进行预测分析,优化建筑布局及风环境设计,积极利用自然通风改善环境,避免建筑风害。

     

      水环境: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确保校园的用水安全措施,进行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环利用设计。

     

      2)建筑本体节能设计

     

      (1)建筑热工设计

     

      ①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指标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及所属地域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②根据节能要求优化建筑窗墙比。对空调房间的外窗鼓励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外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鼓励采用low-e玻璃。

     

      ③建筑外窗或玻璃幕墙应根据建筑物功能、地域特性与朝向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方式。

     

      ④南方地区鼓励采用综合绿化等技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寒冷地区加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冷热桥节能处理,确保隔热保温性能。

     

      ⑤南方建筑屋顶应强调隔热,可采用屋顶绿化、架空屋面、阴棚等设计,北方建筑屋顶则强调保温。

     

      ⑥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建筑的窗地比。

     

      (2)建筑通风设计

     

      ①鼓励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与布局。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②建筑外窗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①根据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减少人工照明数量。并实现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切换控制。

     

      ②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安装合理的控制措施。

     

      ③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

     

      (4)用能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①暖通空调设备系统

     

      空调设计采用全年动态模拟计算确定负荷,结合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设备,并满足相关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

     

      根据校园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形式和控制方式。

     

      冷热源设备系统设计应注重校园用能特点,满足正常教学与寒暑假期不同情况需求和部分负荷运行特点,设备能效指标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的相关要求。

     

      校园建筑的节能设计须满足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②电梯系统设计

     

      根据校园特点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的设计。

     

      3)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配置冷热源设备、照明、空调输配系统、生活热水等用能设备系统的分项计量系统,并预留数值传输接口。有条件的可根据建筑用能规模和特点建立能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时监测系统。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

     

      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网漏损;合理设计供水管网水压、杜绝超压出流现象和爆管现象。

     

      采用高效节水型用水器具,淘汰非节水型器具。

     

      水表等计量装置的设置应保证能对室内管网尤其是室外埋地管网进行分段的水平衡测试。

     

      (2)非传统水源利用

     

      ①雨水处理及利用

     

      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宜结合景观进行设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的积蓄、处理及利用方式。

     

      ②污(废)水处理及利用

     

      在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及利用设计。

     

      对于以完全分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优质杂排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在有条件的校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湿地等运行维护较为简单的处理工艺。

     

      对于以合流式收集系统收集的污水为原水时,可以采用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或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进行处理。

     

      (3)用水安全

     

      饮用水、杂用水和景观水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处理后的雨水、污(废)水回用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回用水管道上不得安装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

     

      (4)鼓励校园内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即市政饮用水供水系统仅供给师生饮用、洗浴、洗手等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的用水。而冲厕、绿化、道路冲洗等的用水宜采用回用水。

     

      5)可再生能源利用

     

      因地制宜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主动式或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并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结合建筑条件及当地资源条件采用地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及地热技术。

     

      可根据校园建筑条件和特点积极采用热回收型热泵系统,提高校园空调采暖及热水供应系统综合能效比。

     

      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用材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cai《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不得采用《 __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 __218号公告)禁、限的建筑工程材料。

     

      (2)节约用材

     

      ①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应避免大量装饰性构建。

     

      ②土建与装修及新技术材料应用一体化设计。

     

      ③采用符合当地地质、气候特点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工厂化、规格化、多样化、半成品化、装配化和模数化的建筑工程材料与部品。

     

      ④在保证建筑物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7)室内环境质量

     

      校园建筑设计应重视改善室内环境、保障室内人员的舒适性和健康,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与环境的友好和谐。

     

      (1)室内空气品质

     

      ①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新风量及送风方式设计满足室内通风换气卫生要求。

     

      ②对要求空调的大空间建筑宜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气流组织,改善室内空间气流、温度及有害物质浓度分布,提高空调通风效率。

     

      ③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复合系统方式。

     

      ④有条件时设置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及显示装置,集中空调系统中利用co2浓度监测控制空调新风。

     

      (2)热湿环境

     

      ①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温度、湿度、风速等设计参数应符合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要求,并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节能运行的倡议。

     

      ②新风需求量大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应考虑过渡季节全新风节能运行设计。

     

      ③寒冷地区采暖系统应注意管路水力平衡设计,并考虑房间温度调节措施。

     

      ④高大场馆建筑宜合理采用低温辐射采暖系统、分层空调方式。

     

      3)采光与照明

     

      (1)室内采光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室内采光系数或窗墙比满足当地光气候区要求。

     

      (2)合理采用天窗、反光板、反光镜、光导集光等自然采光强化和调控措施。

     

      (3)室内照明设计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的要求。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关键词: 高等院校毕业生介绍信 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 高等院校如何加强低碳校园建设 高等院校质量评估模型 高等院校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