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正文

    [2017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时间:2019-02-17 05:02:01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所以我们要做好相应的复习准备。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一起来做做看吧。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1-5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答案: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6-10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C【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答案A“左迁”必是降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0.【答案】D。【解析】皇帝的庙号。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11-15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2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4.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15.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考语文相关内容”

    相关关键词: 高中英语 作文 大全 英语 初中

    相关热词搜索: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