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升初
  • 中考
  • 高考
  • 英语
  • 考研
  • 四六级
  • 单元
  • 节日
  • 母爱
  • 诚信
  • 父爱
  • 环保
  • 家庭
  • 感动
  • 成长
  • 感恩
  • 梦想
  • 爱国
  • 写景
  • 写人
  • 叙事
  • 状物
  • 议论
  • 说明
  • 抒情
  • 观后感
  • 诗歌
  • 读后感
  • 想象
  • 素材
  • 名言
  • 段落
  • 哲理
  • 诗词
  • 成语
  • 赏析
  • 基础
  • 演练
  • 教学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探问的意思 正文

    探问中国战略轰炸机

    时间:2020-09-19 09:38:36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探问中国战略轰炸机

      三月本该是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季节,可笼罩在朝鲜半岛上的厚厚阴霾,却让这个地区的春天黯然失色。尤其是美国先后派出B-52和B-2战略轰炸机飞临朝鲜半岛,更让人产生了战争将至的不安,因为战略轰炸机不是一般的武器,它体现了大国的决心和意志。战略轰炸机能所产生的威慑力,恐怕只有航空母舰、战略核潜艇能与之类比。

      B-52来了,B-2也来了,这两个大家伙距离中国如此之近,是历史上罕见的。这引发了我们对战略轰炸机的思考,加之近几年不断有中国购买二手“逆火”式轰炸机的传闻,自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疑问:中国需不需要战略轰炸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战略轰炸机?中国有没有能力自主研制战略轰炸机?

      中国需不需要战略轰炸机?

      中国目前没有战略轰炸机,如果非要把老旧的轰6说成是战略轰炸机的话,那也是一种“瓜菜代”式的自我安慰。那么,中国需不需要战略轰炸机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主要理由如下:

      增强核威慑能力的需要。核武器作为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武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当今时代威慑力的支柱。核武器的威慑力,除了爆炸装置的威力外,更重要的是运载工具的种类和数量。朝鲜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号称拥有了核武器,并时不时扬言要核炸华盛顿、核炸东京,但世上没几个人将其当真,因为朝鲜缺乏运载工具。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核武器实现其威慑力的三大支柱,即所谓“三位一体”。这三种运载工具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它们相互补充才能产生可怕且可信的核威慑效果。据2010年美俄《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已部署490件运载工具、携带1500枚核弹头;美国已部署802件运载工具、携带1720枚核弹头。美俄核运载工具的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相比之下,中国的核运载工具数量要少得多,而且缺了战略轰炸机这条腿。缺腿的三角形是不具有稳定性的。尤其是在反导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单一导弹反击战略将受到极大的制约。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保持足够强大的核威慑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尽快补上战略轰炸机“这条腿”,是一种历史责任。

      构筑空中进攻体系的需要。1999年之前,中国空军基本上是一支国土防空军,1999年提出“攻防兼备”的发展目标,中国空军才开始着手空中进攻体系的建设。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空中进攻体系建成了吗,我们的空中进攻体系骨干是什么?是苏-30?是歼轰7?是轰6抑或是强5?这些装备都难以担当起一支大国空军进攻体系骨干的重任,为什么?载荷能力太小、航程太短!杜黑在1921年就曾预言:“一支独立的空军是一支进攻力量,它能以惊人的速度向任何方向打击陆地或海上目标,并能突破敌方任何抗击”。百年来,世界空军强国无不以进攻力量建设作为他们的核心任务,而战略轰炸机一直是空中进攻体系的骨干。尽管上世纪60年代的“导弹万能论”曾对轰炸机造成了巨大冲击,尽管信息化条件下“面积轰炸”的作用和使用频次在降低,但看看美国、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的地位,我们就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战略轰炸机依然是大国空中进攻体系的骨干。

      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的需要。新军事变革孕育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必然衍生出一些新的作战方式,比如“窗口”作战、实时作战、“聚能”作战、公域作战等等,这些新作战方式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信息主导下,对特定区域的高价值目标实施高强度的精准打击。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用多种高性能弹药,对目标实施同步、连续、饱和、精确、高密度的打击。这其中的同步、连续、饱和、高密度,都适合于用战略轰炸机这样的超大型平台来完成。事实上美军特别崇尚这种震慑效果,尤尔曼与怀特合著的《震慑:快速实现征服》就表达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用猛烈、快速打击产生类似于原子弹的效果,更容易使敌人丧失抵抗意志。在海湾战争之后的几次高科技战争中,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均执行了大量空袭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观上世纪80年代爆发的两伊战争,双方都大量使用了地对地弹道导弹袭击对方城市,但由于火力强度和密度不够,难以产生火力震撼效应,倒像是过年放“二踢脚”,谁也不能够打破僵局。必须看到,新军事变革已经让战略轰炸机焕发了第二春,精确制导弹药、防区外打击弹药与战略轰炸机的大航程、大载荷、飘忽不定的运动轨迹等相结合,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一系列可怕的空袭作战模式。

      总之,战略轰炸机不是战列舰,它没有过时,我们需要它。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战略轰炸机?

      中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战略轰炸机?是图-22M“逆火”、图-160“海盗旗”,还是B-2“幽灵”抑或B-52“同温层堡垒”?这是一个问题。不仅对中国是个问题,对美国、对俄罗斯同样是个问题,因为在这个战争转型、军队转型的特殊时期,若对战略轰炸机进行顶层规划,其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

      不过,有句话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美国人的思考中受到一些启发。

      美国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不叫“轰炸机”了,叫做“远程打击系统”,目前正在进行概念论证,业已提出了多种设想方案。

      “武器库”飞机方案。是以现役军用运输机或商用运输机作为载机,通过适当改装,装载几十枚超声速空射巡航导弹,构成一种新型的远程打击系统。C-17“武器库”飞机装载80枚巡航导弹,飞机作战半径2400千米,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800千米,系统的有效攻击距离是2400+800=3200千米。

      中程隐身轰炸机方案,共两种。第一方案为中程亚声速轰炸机,采用现有技术,机组成员为两人,双发,机内油时作战半径24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60吨,有效载荷10吨,巡航速度0.85马赫,隐身性能突出。第二方案为中程超声速冲刺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63吨,有效载荷5吨,巡航速度0.85马赫,突防速度1.5马赫,亚声速作战半径2400千米,超声速作战半径1000千米左右,也特别强调隐身性能。

      远程轰炸机方案,也是两种。第一方案是远程亚声速隐身轰炸机,实际上是B-2A的改进型,巡航速度0.85马赫,最大作战半径4000千米,满载时作战半径320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142吨,有效载重20吨,两名乘员,采用更加先进的隐身技术。第二方案是远程超声速轰炸机,装4台新型发动机,两名乘员,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有效载荷20吨,机内油作战半径4000千米,超声速巡航速度为2.4马赫。

     轨道打击器方案,共三种。所谓轨道打击器就是先将打击器发射到近地轨道高度或亚轨道高度,利用推进装置和气动操纵面进行机动操纵,从轨道高度或亚轨道高度向目标作机动滑翔,最后实现空中打击。这是一种航空技术与航天技术结合的产物。第一方案是中程面基轨道打击器,将1吨左右的轨道打击器装在火箭上,火箭布置在发射车上,将轨道打击器发送到距地面80千米的亚轨道高度,然后,打击器就开始机动滑翔,其最大纵向机动距离5100千米,横向机动距离1340千米。第二方案是远程面基轨道打击器,把轨道打击器打到100千米的高度,然后令其机动滑翔,其最大纵向机动距离在8000千米以上。第三方案是天基轨道打击器,就是先将轨道打击器发射到近地轨道高度,让它像卫星绕地球旋转,一旦需要,迅即脱离轨道,通过机动滑翔向目标攻击。

      那么,如果以美国的设想方案为背景来思考问题,到底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战略轰炸机(远程打击系统)呢?中国与美国的军事战略不同,国情不同,技术基础也不同,肯定不能照搬美国的方案,但确实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武器库”飞机,这个想法有创新,装载量巨大,航程+射程达到了3000千米以上,关键是技术难度比较小,我们有了运20、C919等大飞机后,加装必要的火控系统和武器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应该不成问题,如果再开发出射程两三千千米的空射巡航导弹,专门实施防区外打击。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的。

      ——中程隐身轰炸机,美国的指标并不高,载弹量和作战半径都偏小,不像是战略轰炸机,倒像是战术轰炸机,我们完全可以在歼20、歼轰7以及苏-27系列飞机基础上进行改型升级获得之,似不应作为战略轰炸机的发展重点。

      ——远程轰炸机,美国的方案有两种,一种亚声速的,一种超声速的,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无论是航程还是载弹量,特别是突防方式,能够满足我我们的战略需要,应该重点考虑。但发展超声速远程战略轰炸机难度相当大,可能会受制于我们的短板——发动机问题,同时也不要忘了美国上世纪XB-70的教训。因此,发展最大起飞重量150吨级、作战半径4000千米的亚声速隐身轰炸机,应该成为我们选择的重点。

      ——轨道打击器,这个设想极具震撼力,有可能对现有防空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我们必须发展的。

      总之,“武器库”飞机、轨道打击器、远程亚声速战略轰炸机,应成为中国未来空中进攻体系的骨干。至于“逆火”之类的,四十多年前的技术,已经落伍,纵是俄国人想卖,中国也不见得看上眼,更何况战略武器交易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似乎应当谨慎考虑。

      中国有没有能力自主研制战略轰炸机?

      接下来的问题是,目前我们是否具备了自主研制战略轰炸机的能力。

      先说“武器库”飞机,“武器库”的技术要求不会太高,因为它用来进行防区外打击,不需要考虑突防的问题,这就使很多问题得以简化,它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空射巡航导弹、火控和武器管理等方面的开发,加以时日,等运20成熟了,或者现在就考虑其升级、改装问题,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一款具有巨大毁伤力的远程打击武器。

      再说轨道打击器,这种东西只能是无人驾驶的,类似于空天飞机,技术含量很高,是航空技术与航天技术的有机结合,最关键的技术有:先进推进技术、一体化设计技术、热防护技术、材料技术、燃料技术、气动技术、控制技术和试验手段等。但这种新型武器以超高空、极速、广角、黑障隐身等独特优势,将促成真正的空天一体,并成为否定“反导”的新型利器,我们必须要发展。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航空技术近年有飞速发展,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若发展这样的远程打击武器,应该说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近年不断有网上曝光中国所谓“神龙”空天飞机的图片,笔者无法判断其真伪,若是真的,则善莫大焉、功莫大焉,说明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进展比一般人想象的快得多。

      重点说说远程亚声速战略轰炸机。从美国和俄罗斯的研究看,未来的远程亚声速战略轰炸机应该采用飞翼布局,当然也属于“大飞机”之列,但其研制难度比“大运”、“大客”、“大预”等更大。中国目前有能力研制一款比B-2A更加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吗?咱们来梳理一下。

      总体设计技术。涵盖了飞机总体布局与参数优化,全机气动力综合设计,动力装置与飞机的一体化设计,战术性能与技术性能匹配,飞机性能和经济性的权衡等等,是一个典型的统筹、权衡过程,特别需要工程经验的支持,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所欠缺。

      气动及飞控技术。在2011年“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沈阳飞机设计所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拿出了一款“四舵面飞翼”,飞得非常好,关键是解决了飞翼的主要问题——荷兰滚发散,比B-2的解决方案更加巧妙,联想到现在连航空院校的学生都可以自己搞飞翼,说明我们在这个方面是有能力的。

      动力技术。众所周知,这是我们最大的一块短板,也可能是最大的技术障碍之一。

      结构与强度技术。在我们搞出运20、C919之后,这个方面问题不大。

      隐身技术。这对于一个能同时开发出歼20、“鹘鹰”两款隐身战斗机的国家来说,不成问题。

      机电系统技术。这个方面尽管内容非常庞杂,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成的。

      肮电系统技术。这是我们近些年进步最大的领域,轰炸机的肮电技术水平并不比歼20高,没问题。

      材料技术。亚声速轰炸机不是超声速轰炸机、更不是空天飞机,我国现有的航空材料体系完全能够支撑。

      制造技术。最突出的是大型结构件的制造问题,但我国激光“3D打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北航王华明教授的团队为此获得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也不成问题。

      机载航空弹药。21世纪的战略轰炸机需要配备多种高性能航空弹药,尤其是应该配备射程达到两三千千米的空射巡航导弹,有一定难度。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已经基本具备自主研制亚声速战略轰炸机的能力,需要在发动机、机载弹药、总体技术方面再下一番苦工。

      结束语

      大国地位必须以相当的战略打击力量作保证,“中国梦”更需要安全来呵护。我们反对战争、爱好和平,但能战方能言和,以战才能止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与战略轰炸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个头上、航程上,而在于属性上的不同和使命上的差距,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战略轰炸机的价值。目前反导技术已经对导弹反击战略形成极大的制约,发展战略轰炸机是不得不做出的战略选择。

      战略轰炸机以其庞大的身躯,代表着国家意志,彰显出大国气派。

      以上是一介草民对中国战略轰炸机的探问。

     

     9

    相关关键词: 探问的意思
    相关热词搜索: 探问的意思 探问 轰炸机 中国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