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安全
  • 硬件知识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党课 正文

    主题教育第一专题 2020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时间:2020-07-21 20:24:07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2020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聚焦练兵备战 提高打赢能力

     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授课人:XXX

     X月X日,习主席亲自向XX部队授旗并致训词,明确要求:“XX。”统帅的训词为XX部队履行职能提供了根本遵循,释放出聚焦练兵备战,强化完成使命任务能力的强烈信号。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坚决贯彻落实,全力备战打仗,只有平时把兵练好,真正具备打赢能力,才能慑有效果、谈有砝码、打有胜算,为国家改革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今天我就以“聚焦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为题,和大家做以交流。

     一、充分认清练兵备战的重大意义,夯实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根基

     今日之中国,早已摆脱任人欺凌的悲惨境地,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大国崛起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在崛起的道路上都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做支撑。因此,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大人民军队,护航中国抵达胜利的“彼岸”。

     (一)练兵备战是巩固大国地位的必然要求。习主席深刻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很显然,“把刺刀插在地上”是不能阻止战争的。只有瞄准对手,以打仗的状态练好“手中枪”、练硬“杀手锏”,才能掌握主动、争取和平。首先,能战方能止战。《孙子兵法》提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然而,古今中外,“不战”莫不以“能战”为基础。二战前期,苏军在诺门罕一战痛击日本关东军,使其彻底放弃“北进”企图,自此苏联东线再无战事,即使后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日军也不敢与之配合。对日俄的“北方四岛”领土之争,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了两句话: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日本如果骚扰“北方四岛”,我们可以让日本半小时内从地球上消失。结果,日本就不敢轻举妄动。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当时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海空军,而我军主要靠步兵和少量炮兵,武器装备相差悬殊,一时“能不能打”“出不出兵”成为争议。毛泽东同志说,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将“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以外,逆转战势、扬威世界。可以说,新中国的安全就是打出来的,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奋进新时代,我们担负着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推进强军伟业,最鲜明的指向是备战打仗,最根本的落点是全面提高备战打仗能力。我们要真正扛起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时代责任,坚定不移把备战打仗摆在战略位置,加快提高打仗能力,确保一声令下,能够上得去、打得赢,为民族复兴提供安全保证。其次,有备才能无患。1948年,当辽沈战役即将大获全胜之时,蒋介石派兵,准备扰袭我兵力相对空虚的石家庄和西柏坡。得知消息后,毛泽东从10月25日至31日,为新华社写了5篇文章,明明白白告诉蒋介石,我知道你要打我了,我已做好准备了,你要来了,必将有来无回。蒋介石看解放军做好了准备,只好取消了偷袭计划。虽然说这个例子是毛泽东用兵如神、智取敌军,但也说明了只有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1972年,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将全国战备推向了高潮,经济战略重点全面转向了备战,几乎各省市和部队都挖了各种“防空洞”。正是这种随时准备打仗的状态,震慑住了苏联,有效遏制了战争企图。当下世界并不太平,我国周边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增多,维护国家统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加之,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考验更加严峻。作为XX,我们只有平时把兵练好,真正具备打赢能力,才能慑有效果、谈有砝码、打有胜算,以不变应万变。再次,不能打就要挨打。从秦汉直到晚清2000多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一直位列世界第一,但《甲午战争》之后,我们却一直在被动挨打,英国强租威海卫,德国强租胶州湾,更令人气愤的是,日俄竟然在中国东北大打出手,争夺势力范围……有关数据显示,列强在中国境内烧杀掠夺,短短80年间,中国签订了900多个丧权辱国条约,20个国家在中国设立租界,被侵略次数之多、割地赔款数量之巨、遭受列强压迫剥削之重,可称得上是“世界之最”。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除了当权者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队不能打仗,没有战斗力,一触即溃。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又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没有后盾,即使发展起来,迟早也会成为列强口中的“肥肉”。不能打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血的教训。作为XXX,我们一定要将历史教训铭刻于心,强化忧患意识,积极练兵备战,扛起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练兵备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兴替有更深切的感受,没有哪个民族在连续两千年领先于世界之后突然堕入“国土沦陷、水深火热”的苦难,因此也没有哪个民族如此渴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复兴需要强大军队保驾护航。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接近复兴,我们倡议建设的“一带一路”,已经获得沿线60多个国家的支持和参与,真正成为了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我们主导的亚投行,打破美日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的垄断,目前已有57个成员国;我们外汇储备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这几年正在不断减持美元;我们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高度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一半;全世界钢铁年产量16亿吨,我们占8亿吨;我们有着世界最大的望远镜,中国天眼;我们有世界排名第二的导航系统,北斗卫星;我们是世界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我国有着世界最全面的产业,正在全方位和所有发达国家竞争,还在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张世界一流的“成绩单”需要世界一流的军队来捍卫,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社会稳定需要强大军队保驾护航。在当今世界大国中,我国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XXX风险和挑战加剧;XX等敌对势力活动猖獗,频频制造事端;因利益群体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洪水”“干旱”“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党和国家机构调整改革逐步展开,军队改革基本成型,但在推进文职转改、军地对接过程中,一些矛盾问题也会逐步显现。作为XXX,我们不知道战斗何时何地会打响、突发事件何时何地会出现、自然灾害何时何地会发生,只有枕戈待旦、全时备战,才能有效震慑威慑不法分子、高效处置突发情况、及时应对灾情险情。人民幸福需要强大军队的保驾护航。去年大火的一部影片《战狼2》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段话振聋发聩,让所有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这部影片也是我国撤侨行动的真实写照,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迅速出动“徐州”号护卫舰和4架战机开赴利比亚执行保护任务,182架中国民航包机、5艘货轮负责接运工作,此外还租用了20余艘国外邮轮,用于撤侨行动。这是中国首次运用军事力量撤侨,35860名中国公民在240个小时内实现安全撤离。没有军事力量的直接参与,就不会震慑到当地的武装分子,撤侨也就不会如此顺利。作为强大军队的一份子,我们必须练兵备战,提升能力,以“时刻准备着”的姿态枕戈待旦、严阵以待,确保一声令下,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让人民更有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

     (三)练兵备战是军队统帅主导的战略擘画。习主席担任军委主席以来,高度重视备战打仗工作,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强调指出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强调最多的是大抓练兵备战。习主席备战打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去年10月25日,习主席主持第一次军委常务会议,强调军委班子要推动全军各项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11月3日,习主席一身戎装,率领新一届军委班子视察军委联指中心,强调指出:从我做起,从军委做起,强化备战打仗导向,提高打赢本领,抓实备战工作,带领我军真正做到能打仗、打胜仗;12月13日,习主席在视察第71集团军时,强调全军要聚精会神抓练兵备战,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努力提高打赢能力;今年1月3日,中央军委首次组织开训动员,习主席亲临沙场点兵发布训令,向全军发出大抓练兵备战的伟大号召。

      二、深刻领会统帅殷殷政治嘱托的时代内涵,切实增强当兵打仗的使命感、荣誉感

     1月3日,习主席在军委开训动员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全军各级要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抓住不放,抓出成效。习主席的殷殷政治嘱托充分体现了对练兵备战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新一届军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军各项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鲜明态度,既是对全军官兵练兵备战的政治动员,更是对备战打仗的时代号令。这就要求各级必须深入领会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的内含要求,强化备战导向,抓紧抓实练兵备战的各项工作,才能担当好新时代赋予的强军重任。

     强化备战打仗新标准,必须纠治“兵不思战”的问题,把练兵备战的思想绷得紧而又紧。当兵就是要打仗,就像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田一样,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两种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各级抓练兵备战力度最大、强度最高、成效最好的几年,可以说在思战、谋战、备战上开创了强军兴军的新局面,实现了部队浴火重生和战力重塑。但受长期“和平积弊”影响,部分同志仍存有“XXX”“XXX”的战备训练观,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部队练兵备战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兵不思战、居安忘危,是对练兵备战最致命的“腐蚀剂”,思想上的“马放南山”,比现实中的“刀枪入库”更危险。军队如果以不打仗的心态做打仗准备,以不出事的思想抓中心工作,战时必将打败仗,甚至付出惨重代价。对此,备战打仗思想摆位正抓得紧,官兵就会像“小老虎”嗷嗷叫,部队就能带出去,打胜仗;备战打仗思想摆位有偏差抓得松,部队就会松松垮垮,弊病丛生,甚至掉链子、出事故、惹祸端。这就要求各级必须时刻把“练兵打仗”作为第一政治责任,深化对“兵不思战、国之大祸”的认识,时刻保持“威胁就在身边,战斗随时打响,练兵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必须时刻强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责任担当,下力破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观,打破“二八”现象,着力把备战打仗的导向立起来、把备战打仗的氛围浓起来、把备战打仗的标准严起来;必须时刻树牢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引领感召官兵想打仗之事、谋打仗之策、练打仗之功,营造打仗有功、打仗有为、打仗有为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实现把部队建设好、把任务完成好、把安全确保好的目标,确保在关键时刻经得起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

     强化备战打仗新标准,必须纠治“平庸作为”的问题,把能打胜仗的本领练得强而又强。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然而,就当前而言,部分官兵有的抓训心气低、硬气缺、虎气少等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备战打仗的质量效益。实践证明,“指挥棒”有“硬度”,实战化才有“强度”。近年来,从比武考核、XX系列演习等活动来看,之所以官兵反映有味道、有收获、有激情、有意思,关键就在于能够坚持用战斗力这把“硬尺子”衡量标准,做到不避难就易抓、不因繁就简训、不绕险就安练,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从而通过思训、研训、谋训、抓训的实践磨练,有效牵引和服务保证了大项任务圆满完成。可见,练兵备战,战是牵引,练是关键,只有把“练”搞扎实,战起来才心中有底。常言道:“龙头怎么摆,龙尾就怎么甩”。因此,XX党委、XX党支部必须落实抓训的责任主体,必须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唯一标准从“政绩标准”中突显出来,做到谋划工作以战斗力统揽,力量投入向战斗力聚焦,检验成效用战斗力衡量;必须自觉强化改革担当,稳定心神定力,做到为官不避事、遇险不绕道,不“明哲保身”消极保“帽子”,做到真枪实弹、真训实练、真考实评;必须严格落实训练奖惩问责制,大力营造训练有为、训练有功、训练有位的浓厚氛围,把抓训的手腕掰硬、奖惩兑现、板子打实,才能真正把备战打仗的标准立起来、严起来,确保战斗力标准的刚性落到实处。

     强化备战打仗新标准,必须纠治“备而不实”的问题,把真打实练的作风抓得实而又实。习主席指出,一支作风不实的军队,不可能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平时真打实备、真训实练,战时才能逢敌亮剑、克敌制胜。平时有患无备,战时必然折臂断腿;平时花拳绣腿,战场必然丢盔弃甲。“甲午之殇,殷鉴不远”。清初,北洋水师打靶演习预量码数、预置浮标、预设炸点,徒求演放整齐,演习百发百中,空给观者以威力强大的假象,以致最终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由此可见,在练兵备战上搞花架子、图形式,上了战场只能拿官兵的生命、失败的耻辱来填平。反观当前,部队在备战打仗问题上,虽然假把式、跑龙套、花架子少了,但受郭徐流毒影响,“五多四过”问题,研而不深、练而不真、备而不实等不良倾向还没有彻底根除。因此,这就要求党委支部带头做起,自觉立起真抓实备的风向标,切实按大纲训、照标准练,做到随队作业不打折扣、战术演练不设预案、检查考评不留情面,才能确保部队不经临战训练、调整补充便能投入战斗;必须坚持强化问题导向,切实把打什么仗、与谁打仗、在哪打仗等问题弄清楚、搞明白,切实做到把敌社情摸清、把地形搞准、把任务研透、把战法练活、把保障抓细,做到以实战牵引训练、按任务设计训练、为打赢组织训练,才能保证部队随时拉得出、打得赢;必须面对新时代的强军历史重任,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应急备战之势,做到从难从严真练实备,才能真正把部队真正锻造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努力开创好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主动担当强军兴军的伟大历史使命,牢牢抓住战斗力标准这个要害点、关键点

     习主席在训词中对XX部队职责使命作出了“X”的新定位。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XX部队的新体现,是党和人民在新时代对XX部队履行使命的新要求,是我军“四个战略支撑”使命任务在XX部队的具体化,同时更为部队“聚力练兵备战”明确了新指向、立起了新标准。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两个维护”的职责使命,始终聚力练兵备战,干好主责主业,自觉强化胜战之忧,扛起胜战之责,锻造胜战之能,砥砺胜战之气,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一)强化打仗意识,确保心思精力向打仗聚焦。习主席严肃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否则要军队干什么?”能打胜仗是军队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向。一要强化忧患意识。魏征在 《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汉书》中也提到:“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一个民族最难做到的是常存忧患,一支军队最难保持的是常备不懈。习主席视察军委联指时,要求全军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对照这一标准审视单位现状,虽然多年来任务完成很好,但备战多实战少、一般任务多重大任务少、上过操场官兵多去过战场官兵少的特征明显,与重点方向部队的能力差客观存在,我们必须看到稳中有隐忧、稳中有变数、稳中有风险。我们要紧贴单位肩负的重大责任,准确定位任务、客观评价能力、找准提高路径,全面纠治“二八现象”,真正做到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练兵在千日、备战在千日,确保任务召唤之时,能像XX一样,经受住生与死的考验,打出形象、打出战绩。二要随时准备打仗。2013年3月28日凌晨4点,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从南非金砖峰会回国的飞机上,突然下令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接到命令后,仅经过1小时准备,250辆装甲车、36艘军舰、20架飞机、50门火炮和7000余名官兵全部按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域,直接进入演习,这种随时准备打仗状态令世界刮目相看。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习主席亲自组织沙场阅兵,十九大闭幕就视察联指中心,新年伊始即向全军发布训令,经常过问我们的部队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谁能带兵打仗。回应“统帅之忧”,作答“胜战之问”是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要求,是机动单位每名官兵的第一责任。部队工作千头万绪,但根本职能是打仗、头等大事是打赢。不想着打仗、不准备打仗,是军人最大的失职;打不了胜仗、完不成使命,是军人最大的耻辱!所以,军人要像老虎一样,打盹也要睁只眼,时刻都有危机感,要做到武器装备要常检查,水壶里的战备水要天天换,就连穿戴装具都要勤加练习,只有常备不懈,才能确保关键时刻顶得上、拿得下。三要抓好主责主业。新年伊始,习主席赋予XX部队“XX”新任务,与以往定位相比,内含的政治意蕴更加强烈、政治要求更加凸显。我们要扛起这一神圣使命,必须更加注重从政治和全局上思考把握,从政治风险上防范应对。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当口,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深切体悟习主席的战略忧思,切实跟进掌握这些风险挑战的新变化新趋势,深入分析由此带来的履行使命新课题新要求,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把各项准备抓到放心托底的程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有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含糊,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在生死面前不退缩,时刻强化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意识,才能成为XXX的“野战军”、处突维稳的“主力军”、反恐作战的“王牌军”,抢险救援的“生力军”,才能真正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二)对表实战要求,确保组训施训向打仗聚力。习主席反复强调,“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这本事那本事,领兵打仗才是真本事。一是训练内容求“实”。科学完善的训练内容体系,是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的核心。与谁打仗、在哪打仗、打什么仗、怎样打仗,都事关作战需求问题。如果不把作战需求搞准搞透,不把训练内容搞清搞明,纵使训练方法再科学、战法研究再深入,战时也派不上用场、打不了胜仗。当前,XX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与战斗力建设背道而驰。训练脱离实战,必定会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因此,要牢记战训一致这个亘古不变的练兵法则,紧贴使命任务,从任务对象、战场环境、作战样式、力量运用等方面入手深化研究,按照“执行任务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的要求,不断更新拓展训练内容,让训练始终紧跟形势任务发展,始终走在任务前面,增强针对性、前瞻性和主动性。二是组训方法求“活”。“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组训方法决定训练走向、影响训练质量,是衡量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以什么方法组织开展训练,既是训练习惯问题,更是训练观念问题。上世纪60年代,全军推行以“讲、做、研、练、评”为主要内容的“郭兴福”教学法,号召全军学习郭兴福的教学方法,培养郭兴福式的教练员,掀起了军事训练的高潮,训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试行)》已经开始施行,《条例》坚持以战领训,突出真难严实,明确了各层次各领域训练的目的要求、组训主体、参训对象,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形势任务的发展、官兵素质的强弱和作战方法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把灵活运用组训方法作为提高训练质量的关键问题来抓,坚决把形式主义和假大虚空剔除训练场。要紧扣单位实际,坚持练单兵与练部队并重、练基础与练机理并重、练智能与练科技并重、练要素与练协同并重、练指挥与练融合并重,让能力与使命相匹配,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发挥好“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三是训练标准求“高”。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军事训练是基本途径,训练离实战越近,离打赢就越近。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训练”。古今中外凡是有超强作战能力的军队,都是训练有素的军队。上世纪90年代前4年里,美军进行了海湾战争等数次战争,死于战争的只有170人,而同期因训练死亡的人员高达4666人,训练死亡是战争死亡的27倍多。事实反复证明,艰苦严格的实战化军事训练是提升战斗技能的根本途径。我们一定要在平时训练中勇于挑战极限、战胜自我,敢于在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中反复摔打磨砺,敢于在艰苦的训练考验中铸就钢筋铁骨,敢于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锤炼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确保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

     (三)严格作风保证,确保训练质效向打仗聚集。一部《距离打赢还有多远》专题片,直击训风演风考风弊端,鲜明指出了我军种种与实战不符的现象,从指挥、体系、战法、生存、保障、训风等方面发出胜战之问,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军事训练实际上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来不得半点漂浮和虚假。训风不正是对官兵生命、对未来战争极大的不负责任。一要严格正风肃纪。习主席不无忧虑地指出,“如果现在就打,我们准备好了没有?能不能打赢?”当前部队中存在“XX”等训风不正的突出问题,大家一定要清醒看到,训练作风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关系到战场上的生死胜败,敌人不会等我们把训风不实的顽症治好了才动手,为此,我们要像正风肃纪一样,对训练领域的沉疴积弊来一场挖根起底的大扫除,严厉问责训风演风考风问题,在提升训练质效上求突破。二要注重以上率下。干部有“样子”,才有威信。干部自身本领不强,无疑是制约单位发展最细的瓶颈。从信息时代特征看,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日新者必日退;从XX部队全局看,正进行全面重塑重构,形势逼人,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坚持领导带头,就是要常将思维“升级”,确保不与部队发展产生“时差”,不与官兵思想形成“代沟”,用干部的“头雁效应”带领部队在蹄疾步稳中实现晋位赶超;坚持干部带头,就是要常为本领“增容”,练兵要先练将,干部要坚守战位,少跑“外场”、多去操场,练就心中韬略、腹内良策、身上本领,真正拿到指挥“合格证”和打仗“资格证”,在实战中不虚耗官兵战斗力;坚持干部带头,就是要常把标杆“树起”,各级干部既是训练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参训,人人争当备战打仗带头人。三要保持奋斗状态。习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这句话解释了新时代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径。改革强军,需要我们保持奋斗姿态,奋斗姿态是作风要求,也是行为指南。作为新时代军人,最美的奋斗姿态就是冲锋吗,我们要把岗位当战位、视打赢为使命,始终保持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永不放弃、永争第一的坚定信念,忘我拼搏、忘我奋斗的奉献情怀,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冲在备战打仗第一线,在投身改革强军、履行使命任务中书写革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同志们,一支军队的历史,要用战斗力来书写;一支军队的荣光,要靠胜利来擦亮。改革强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段时间既是军事力量建设重组的机遇期,也是威胁挑战随时存在的风险期。如果因为懈怠误了主业主责,顾及个人利益忘了神圣使命,有事冲不上、拿不下、打不赢,就会有辱使命、有负重托,付出惨痛代价。战友们,复兴的梦想、强军的重任光荣地落到了我们的肩上,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让我们自觉按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枕戈待旦,苦练本领,誓做打赢精兵!

     加强党内监督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专题党课

     同志们:

     今天我以《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题,给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有关问题。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内涵十分丰富。下面,我主要从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党内监督的内容和特点、充分把握党内监督、如何落实党内监督等四个方面,和大家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

     党内监督,就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据党章和其他重要的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要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监督,始终保持赤诚初心和旺盛斗志。关于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使同志们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党内监督。

     (一)国外党内监督的发展变化

     党内监督的思想,早在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被提出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盟的利益必须对被暂令离盟者,被开除盟籍者和可疑者加以监视,使他们不能为害。”其中“监视”一词,就是监督的意思。1864年,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撰写的章程和条例中,强调了总委员会具有一个基本功能,即“加以干预时能一致行动”的党内监督功能。国际工人协会关于“加以干预”的党内监督思想和功能,与共产主义者同盟所作的“加以监视”规定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时期,党内监督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并得到广泛、有效贯彻执行。苏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建立党的各种机关并领导它们的活动”。1917年7月,苏共建立了中央检查委员会。中央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之下,监督党的中央机关是否迅速和正确地处理事务,中央书记处是否正常地进行工作等。由于中央检查委员会还只是隶属于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内设机关,不可能有效地对整个党中央特别是对党的高层领导实行检查监督。因此,列宁在1920年9月苏共九大上决定,“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并提出“由党内最有修养、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能够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同志组成”。1921年3月,苏共十大专门作出《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决定》。监察委员会分中央、区域和省三级,分别与本级党的委员会平行行使职权,并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1922年3月,苏共十一大又进一步制定了《监察委员会条例》,强化了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至高无上的监察职能。

     除了党的监督机关外,在苏联国家机构中也设有政府的监督机关。1917年11月,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设立的3个人民委员部中就有国家监察部。1920年2月,国家监察部改组为工农检查院,并在1923年4月召开的苏共十二大上成立了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合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两家合署办公,开创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可以同时加强对党政工作及其党政干部的监督。在列宁执政期间,得益于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尽管政治险象环生,苏联“经历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灾难、贫困、牺牲”,但苏共党内民主生机勃勃、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有力有效,并取得了夺取政权、保住政权、巩固政权的一系列胜利。

     斯大林成为领导人后,苏共党的监督委员会的职能逐渐缩小,独立性也逐渐丧失。苏共十七大把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归属中央委员会领导,这在领导体制上局限了对党的执行机关本身及其领导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为了集权的需要,斯大林对列宁创设的监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变,逐步建立、发展起一整套权力高度集中的党内监督运作机制,党内监督机制中的“集中”功能被极端强化,而监督本义上的“民主”功能则被极端弱化,由此给苏共乃至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共领导人深刻感受到苏共政治运行中的严重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并未把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积极有效地向前推进,导致在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成了普遍现象。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虽然从形式上恢复了列宁时期的监督体制,但此时苏共的威信严重下降,已无法对国家实施有效的领导,监督体制也已无法发挥任何作用。1991年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自行解散,这一建议被苏共中央书记处接受,苏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苏联共产党1898年3月成立,1917年11月开始执政,最多时拥有2000万名党员,但却于1991年12月丧失政权,同时苏联解体。这与苏联共产党由早期注重加强党内监督,到后来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弱化乃至于形同虚设的嬗变,造成干部任用失去监察、领袖专断司空见惯、个人崇拜蔚然成风、官僚特权阶层逐步形成不无关系。惨痛教训令人警醒。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发展历史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党内监督是我党一贯高度重视的政治任务,并与党的建设一直相伴相随。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共15条,其中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就有2条:“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组织中的党员人数多时,可以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最严格的监督”,“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1927年,党的五大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第一个党内监督专门机构。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专列“党的监督机关”一章,明确党员的监督权利,并具体规定了各级监察委员会产生的办法、任务和职权。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创立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公式,已成为党内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党内监督思想和制度,为党执政后开展党内监督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党夺取政权在全国执政后,更加重视党内监督作用的发挥。1949年11月,建国后的第一个月,党中央就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和制度。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将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高级干部的监督工作。1956年9月,党的八大确定了监察委员会“双重领导体制”。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同年,邓小平同志作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的重要论断,并在1980年更加深刻地提出,“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这“两个最重要”的论断,使全党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探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党内监督工作奠定了重要组织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重新恢复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规定,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办法、设置、职权、任务等都作出了新的规定。2003年?12月,党中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成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党内监督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为新时期的党内监督指明了方向。党中央注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央政治局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监督。同时,不断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和方式,加强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特别是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推进巡视全覆盖和派驻全覆盖,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试点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不断增强党内监督实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顶层设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法规,将党内监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因为一贯重视党内监督,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此,大家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相关关键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课 不忘初心跟党走党课 塑心立行聚能 做好新时代党课教育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党课 初心教育党课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 重任 担当 传承 基因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