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申请报告
  • 研究报告
  • 党政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述廉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考察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自查报告
  • 报告写作指导
  • 学习报告
  • 五年级下册12半截蜡烛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评课稿]

    时间:2019-05-19 05:06:2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的教学中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评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评课稿1

      这次的教研活动听了谢增焕老师的录像课《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剧本的形式呈现。这篇课文与四年级下册曾经学过的《夜莺的歌声》有相同之处,因此,谢老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提示所要学的课文也发生在二战时期,并且都为剧本,让学生对新课文不会产生陌生感,相同的故事背景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剧本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形式,谢老师在课前将剧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加以解释,让学生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始终没有离开剧本这一重点,以不同于其他课文的教学方式呈现。在这一整节课中,老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表演剧本,如何评价表演,在活动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欣赏剧本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谢老师在这堂课中很好地诠释了一点,始终让学生主导课堂,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在课堂中,学生充分获得了自由,并且学会了合作学习。

      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是谢老师在课上巧妙地用上了手机拍摄这一功能,让课堂更加活跃,更加具象地把剧本呈现出来。表演的同学和观看的同学都能融入到剧本中,有演、有评,更进一步地体会语言的艺术。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评课稿2

      《半截蜡烛》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描绘了一场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赵徽、冯姬冬和李云三位老师各富特色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与人物心灵对话中体验了伯诺德一家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她们的教学形成了一个“场”,让听课老师在听课过程中,能不知不觉地浸润其中,这样的课绝对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精神相与,是一种生命交融的幸福。听她们三位老师的课,我身在“场”中,我的精神、情感都被深深地卷了进去。以下谈谈自己对本堂课的粗浅感受。

      我非常佩服三位老师钻研教材之深入,处理教材之浅出。

      1、紧扣线索、具化人物内心。

      本课重在内心世界的一个活动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暗嵌在行文之中,需要老师点拨,学生自读自悟相结合。三位老师都很好地抓住了心理线索,紧紧揪住,让学生自始自终都跟着伯诺德一家在与德军周旋,为学生学文创造了良好的情景、氛围。如“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就会……就会……”在教学中反复出现,引导学生想象伯诺德一家内心在想些什么,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

      2、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品质。

      三位老师紧扣语言文字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等理解课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在反复的朗读中体验、感悟,不仅引导体会母子三人热爱祖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养成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良好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能力。

      3、美丑对比,突显人物个性。

      教学中,三位老师都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从字里行间中认识了德国军官凶恶的嘴脸,并营造了激烈的战斗氛围。虽然本课重点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但就文本而言,德军的凶悍野蛮更侧面衬托了伯诺德一家的镇定、机智。三位老师不仅把学生带到了遥远的战争年代,更为重要的是,德军的“丑陋”,更彰显了伯诺德一家“高尚”的精神品质。

      这三节课都非常真实自然,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教学效果也非常满意的。

      不同之处是:赵徽老师的课,不仅课堂设计的巧妙,更主要是老师的激情,气氛的渲染,特别是老师别出心裁的引导总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能紧紧抓住每个听课者的心。她这种善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冯姬冬老师的课注重了着重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伯诺德夫人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从读中悟,从悟中读,读书很充分,进而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杰克和杰奎琳是如何和德军进行周旋的。如此由扶到放,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感受其中的快乐,个个都是兴趣盎然,受益终身。姬冬个人素质非常好,如果课堂能再激情一些,可能对于启发、诱导学生内心的激情和渴望会更积极一些。

      李云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是教材吃得非常透,重点抓得特别准,能够做到根据重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删繁就简。教学中,李老师紧扣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读、思、议,体悟语言的精妙和主人公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简化了教学环节,使课堂真实自然,井然有序。很值得学习。尽管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有点仓促,但真真实实地反映了我们平时的教学。

      有一个疑问我想提出来:文中最后小女儿的话“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似乎极其平常,但如果能找到“灯”这个眼,并将其剥茧,追问学生:“她拿走的是烛台,为什么说拿盏灯呢?”这样是不是对理解为什么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都没有成功,而小女儿杰奎琳却成功了会有帮助呢?不仅仅是因为她“娇声”的说,不仅仅是因为她触动了少校的软肋。还因为她机智地借“一盏‘灯’”引开了德国军官对蜡烛的关注。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想法,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讨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评课稿3

      焦芸老师在第二课时教学不到十分钟时,就安排了一次大的合作学习内容:让四人合作小组对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研究,体会他们的精神品质。通过合作我发现:这个班的同学的合作能力较强,有专门的小组长负责分工,有专门的记录员、讨论员。整个小组的讨论其乐融融。学生在全班汇报时,也代表了整个小组的意见。“我们小组认为……”“我们觉得……”频频在课堂中出现。

      可是,反思一下合作的价值,我觉得这篇文章在研究人物性格特点时,不适宜合作讨论,至少不应该在教学开始就进行合作。回顾这篇课文,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人物表现出来的品质也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仅仅研究人物特点,那么就脱离了对事件的把握和研读,人物的性格学生不会体会得很深,而只是停留在了表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和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而不仅仅是一个个旁观者、评价者。

      焦老师安排的第二次合作学习内容是:四人合作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这次合作内容是适宜的,第二组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评议下表演得更好一些。但没有前面对情节的了解和深入作铺垫,使得后面的学生表演没能真正走进人物内心,那种情节的紧张氛围没能表现出来。
     

    猜你感兴趣: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半截蜡烛句子赏析

    2.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半截蜡烛教学建议

    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词语盘点

    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半截蜡烛同步指导

    5.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半截蜡烛

    相关关键词: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评课稿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