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未成年人犯罪的 正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

    时间:2020-02-15 07:47:58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扶民汪       未成年人犯罪在逐年增加,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投入到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中,一般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总结多年来的审判实践,认为家庭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现就未成年罪犯的家庭原因进行分析。     一、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场所,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其是否能够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其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往往是造成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1.家庭结构残缺。     由于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出现了家庭结构和家长观念的双重失衡,造成离婚、分居或外出而产生的破碎家庭或单亲家庭大量出现,进而对青少年行为品德产生重大影响。单亲家庭使青少年失去父母双方刚柔相济的教育中的某一方面,导致这些青少年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增加心理调适困难,容易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而且单亲家庭不像双亲家庭对子女会有严格的监督,往往会疏于对子女的教育,致使他们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走上犯罪道路。如少年被告人王某在10岁时父母离异,其父母均再婚,将其留给外祖母照管,母亲将其送到私立学校上学,但一直不敢将其带回家中,父亲也对其不管不问。王某在2002年国庆节放假期间,因无处可去,便到同学家玩,后参与了抢劫犯罪。     2.家庭关系恶化。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既指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婚姻不和谐,经常发生冲突,容易导致子女有越轨行为。因为不顺利的婚姻生活往往使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事,对子女失去控制,这种控制力量的减弱或消失正是青少年越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比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要大。如果青少年在家中能和父母有良好的沟通,保持好的情感,他们会远离犯罪;如果被父母遗弃或者置之不理,在家中得不到安全感或情感上的满足和慰藉,就可能逃离家庭,在社会上寻求支持与认同。在该院所审理的案件中,家庭关系恶化的占5.8%。     3.家庭气氛恶劣。     家庭气氛对青少年个体人格的发展产生原发性影响,它既可能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也可能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许多专家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与家庭气氛有很大关系,家庭中的生活快乐程度、父母关爱、对父母的满意度等都对青少年产生影响。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子女充分的关爱,将有助于子女减少越轨行为。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抱有敌意,亲子间冲突不断,则子女的越轨行为倾向会较高。父母的关爱可以满足子女的心理需求,成为子女的避风港。在一个经常充斥争吵和厮打的家庭中,孩子们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有的只是恐惧、忧虑和失望。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不健康,为逃避这种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如少年被告人官某的父母关系不和,一见面就争吵、打架,后官某离家出走,参与盗窃作案。     4.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     犯罪学家提出,具有反社会倾向的父母,特别容易以不当的教养手段来教养子女,这样的父母所生的子女之所以会发展出类似的行为,是因为他们身受父母的不当教养所致。青少年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透过观察与模仿,可以学得他人的某种行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风家教对子女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不良习惯和不道德及违法行为对识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意志薄弱、涉世不深的未成年子女来说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导致这种家庭的子女犯罪率偏高。     5.管教方式不适当。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父母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过于放纵或严厉都影响子女的正常成长。父母如果能做好监督的角色,将可以减少子女与不良少年的接触,进而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父母对子女的支持和鼓励越多,要求越严格,子女就越不会出现越轨行为。溺爱放任和粗暴打骂可能是我国父母管教子女的两种最普通的方式。父母单方面要求子女的较多,却又未能以身作则,只重视子女的物质生活,却未能顾及子女的心理需要;以打骂的方式要求子女服从,却未能很好的与子女沟通;凡事要求子女循规蹈矩,却未能给予信任和支持,只懂得施行权威和命令,却不给予自主的空间等。这种既溺爱放任又粗暴打骂的家庭环境,成为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     6.子女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力。     有人将孩子比作小树苗,需要园丁的施肥、浇水、理枝,树苗没有园丁的管理会枯萎、斜枝、生虫。孩子没有父母的呵护、教育、管束,在心理上会孤独、无望;在生理上会缺乏营养,有病无医,影响健康成长;在感情上会放任、不满;在行动上会无束、无虑、放任自流。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再加上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低廉,有些农民干脆弃置农田,到城市谋生。其中有大部分人将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附给亲朋照应,有的干脆让孩子独立生活。孩子在无人照料、教育、管理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存在交友不慎、网吧的诱惑、行为的随便,因而走上犯罪道路并非偶然。无人监护的孩子比单亲家庭和家庭关系不和的孩子犯罪率要高。     总之,随着当今社会的急剧变迁,特别是家庭的变化,致使整个社会对青少年的控制力日渐减弱,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正是基于这种社会变迁而激化。未成年人犯罪防范工作虽然需要从社会各个层面展开,但首先特别要从家庭展开。     二、从家庭角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1.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先应对子女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进行培养和引导。这种观念和意识虽然是依靠个人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而逐渐形成,但父母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其次,父母应当引导子女将个人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追求远大的目标和未来的成功。追求成功是青少年的重要思想,志向越高,投入程度会越高,越不会从事犯罪活动。如果一个孩子喜欢上学,重视学业,并经常获得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他就不会有犯罪问题。反之学习成绩差,不喜欢上学,也不在意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就容易犯罪。再次,父母应正视孩子的一些现实问题。青少年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发展顺利,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承受住外来的压力和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增强承受压力和困难的能力,使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2.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一个健康、和谐和融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生活在和谐、融洽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快乐,才能积极向上。所以要搞好家庭关系,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在关爱中成长,在愉快中学习,在欢笑中生活的好环境。孩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且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关心别人的能力。父母应当为孩子确立行为准则,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并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父母应戒绝“不打不成器”的管教方式。应该以肯定、支持、鼓励的管教模式,用温暖、宽容、真诚的亲情教导子女,建立起和谐的家庭互动关系。对于学业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缺陷的子女则应给予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不应歧视,更不应体罚和虐待,如此才能培养出理性、进取、富有同情心的一代。     3.加强亲子教育培训。     青少年之所以出问题,虽然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引力”,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家庭内部的“推力”。家长的不当管教方式就是这种推力的一部分。现在,许多父母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成龙成凤,但往往不得要领,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提高家长的亲子教育水平,实在必要。为此各种社会组织应开办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教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家长尽快提高家教能力,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光山县人民法院)

         


    相关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 略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