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历史教案
  • 生物教案
  • 美术教案
  • 音乐教案
  • 地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科学教案
  • 当前位置: 天一资源网 > 教育管理 正文

    教育管理,-,课程改革呼唤高素质教师

    时间:2020-02-14 08:11:3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L.Stenhouse)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政策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都有强有力的影响。人们常说"学生要想一杯水,教师必须一桶水",只要教师比学生的"知识丰富"就一定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所以教师的业务进修往往是学科理论的进修,并不去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研究学生需要什么,想什么。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返还教材的本源,即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历史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因此,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课程改革中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发展,是当前教师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一、家长眼中的素质教育

      绝大多数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少给学生布置作业,淡化文化学习和考试,多给学生一些玩的时间,让孩子们学些音乐、美术、体育等"一技之长"。他们一方面怀疑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时间,至少不能每晚让孩子做作业做到11点以后。但是,"~孩子教育~,已连续多年列为老百姓最关心问题的第一位",《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6日第2版《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报道,家长坦言,为了孩子教育,他们"陷入难以挣脱的怪圈"。在城镇,许多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补习的功课可谓五花八门--钢琴、古筝、声乐、舞蹈、美术、书法……实际上这多"课业负担"是家长们强加给学生的,他们恨不能孩子"样样争第一",长大后成为全才;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随着出国求学热的兴起,家长们在孩子的休假期间,白天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晚上请家教补习英语、法语、日语、俄语……一言以蔽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考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出国深造,这还是家长的众心所向、众望所归。

      二、教师头脑中的素质教育

      从理论上,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都能说出一、二、三条,有的认识十分深刻,见解非常前卫,由于所任教学工作的学段、学科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些"理念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表现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他们也抓活动课教学,并且做到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不过,虽然他们在注重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也重视了减轻学生在校课外作业负担,但是由于担心全班综合教学成绩,少数教师还是为学生校外的家庭的时间里安排了负担不轻?可以说,这些教师头脑中的素质教育是迫不得已的素质教育。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虽然教师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三、领导要求的素质教育

      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具代表的论点是: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应付考试的教育)而言的,重点在于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要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和谐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出台,素质教育提法,尽管有的专家和学者还持保留态度,但是,理论上的争议渐渐少了。对实施素质教育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诸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倡主动性、合作性、研究性学习,加速课程改革步伐,降低基础教育阶段文化课教学难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等等……可以说,党政领导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比起许多教育行政人员、学校校长、教师来,领导们领会得更透彻。可是,当每年高考过后,他们仍要用高考上线率、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录取人数,来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尺度;而当学生面临择业的问题时,当党政部门和社会需要学校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庆祝活动时,我们往往听到社会的埋怨是某某学校的教育质量太差,某某教师的素质太低?他们怎么在抓素质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结果,注视结论,让学生背"标准答案",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现结论或背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不可能培养起来的。专家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结果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长效",所以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即教学内容"、"课程即教材"、"课程即学科"、"课程即学生的经验"、"课程即计划"、"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的传统观念,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新课程的推进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科研来支撑。"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及新课程实施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应付和解释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重要。在新的教学情境中, 教师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逐步实现专业化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彻底改变"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 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局面,必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必然会对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教师只有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在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尽管当前的素质教育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广大教师的素质提高了,素质教育就有了希望。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对教师的知识素养、组织能力、思想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课程改革呼唤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教师!

    相关关键词: 小学安全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管理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重庆教育管理学校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