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范文
  • 文秘范文
  • 党团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工作报告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节日大全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汉字意思
  • 其他范文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时间:2019-07-08 05:04:40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小编为五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的感慨。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以欣赏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意思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3、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又开始了我们的语文之旅,去领略多姿多彩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我们将到达的城市是——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所大学已经孕育了32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哥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当时他才25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35年后,当他再次踏上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齐写课题《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四五十年以前到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四五十年后作者故地重游时发出这样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幻灯出示这句话。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并像作者当年一样发出这样的赞叹吗?(引导学生读句子)

      3、这句话那么美,面对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吗?

      [这一环节让课文因成为一次文化之旅而变得灵动起来,抓住文中最有了代表意义的一句话,对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培养学生根据需要迅速捕捉到重要信息,并学以致用。]

      二、细读课文,感悟异国风情和独有的民族文化。

      (一)细读课文,感悟异国风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

      3幻灯出示:我从“ ”这句话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4、根据学生的汇报,幻灯出示句子。进行品句感受景色的奇丽。5、幻灯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就这一句话,你是怎么感受到景色的奇丽的?

      学生汇报:“ ”词语让我感受到 。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课件打出红色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生:齐读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6、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在你眼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奇丽?

      我们从哪里看出来的,要从书上找到依据,具体的词语或者是哪句话,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读书方法。请大家练着读读这奇丽的景色。7、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我请一名同学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学生汇报。

      8、出示课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读?(学生读文)

      9、谁能自己给大家读一读,读书太重要了,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朗读水平高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独有的民族文化。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这让我感受到民族非常奇特。

      2师:当时的作者有怎样的体会?(很吃惊)很不理解。

      3他们民族的奇特让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把花养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欢花呢?

      学生汇报。

      4、师:我们养花是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的养花,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很吃惊就不难理解了。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吃惊和不理解。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5、自己养花却让别人看,你说奇特吗?

      6、师:还从哪看出这个民族的奇特?

      学生汇报

      7、师: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细读课文,感情渲染。

      1、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课件出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3、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读——第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4、我为人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再读——第二自然段

      5、人人为我,大家共同创建了这样如画的景象。

      生再读——第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6、师: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一环节重视培养学生借助“圈、画、批、注”的方法,读出个人的理解、感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掌握学法;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过程中,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逐渐提高读的速度与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围绕教学目标,有层次地教学,读、思、议、练等各项语文实践运用自如。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乐学;体现语文训练过程,做到学会。做好预设,注重生成。点拨到位,学生理解有偏差的,给予纠正;缺漏的,进行补充;没注意的,适时提出;理解过于肤浅的,往深处引导。在教学生建立词的准确概念时,也在教学生做人,渗透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熏陶的融合,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回顾拓展,推荐读物。

      1、作者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需要同学们读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教师出示作者照片)课下,同学们读他的《季羡林先生》、《季羡林文集》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小结: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领悟比较突出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描写奇丽景象的句子,写的既具体又生动,让我们体验到了语言描写带来的美,大家已经背下来了,请试着默写,不会的也可以抄写。

      生:默写或抄写。

      2、生活中我们也在体现这种美德。请说说你自己的什么是给别人怎样的?

      四、作业设计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总结反思

      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课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德国的风土人情,启发学生理解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使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本课设计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主要体现在:

      (一)紧抓中心。先提炼中心句,留给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学习浏览,并能根据需要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处理信息,积累词语,这样的指导得法,切实有效,对理解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帮助。这些环节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课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的实践学习语言,全身心为学生的“学”服务,真正做到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妥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追求二者的统一。

      (二)教学实在。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实在,教学过程真实,教学效果扎实,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学有所获。强化语言学习,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能力。

      (三)教法灵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设计在文本解读上有个人心得,在引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上有意识,有办法。围绕教学目标,有层次地教学,读、思、议、练等各项语文实践运用自如。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乐学;体现语文训练过程,做到学会。做好预设,注重生成。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了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本文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像拉家常那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作为第七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因此我们制定以下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同学们家里养花吗?家里都养了些什么花?花盆摆在哪里?养花给谁看的?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养花却是给别人看的。很奇怪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德国,去欣赏这道奇丽的风景。(齐读课题)【从学生熟知的家庭小事——养花谈起,交流中国的养花方式,学生兴致勃勃地介绍家里养的花的种类,花盆摆放的位置,知道我们中国人养花是给自己看的,为课堂上理解德国人养花给别人看、体会德国景色的奇丽打下基础。】

      2、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课前借助微课,大家对这位老先生肯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1935年,季羡林先生求学于德国的歌廷根大学,当时他只有25岁。他在这里留学十年。他把德国的歌廷根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80年,也就是35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文章。【走进季羡林的微课放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孩子通过观看季羡林的微课,从而对季羡林老先生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检查认读。指导多音字“莞”的不同读音;通过朗读发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都是描写花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说一说。

      2、指导生字书写。本课中所出现的六个生字“脊、尔、锦、姹、嫣、暇”根据学生预习情况重点指导“嫣、暇”的书写。【借助微课进行生字教学。】

      3、通过预习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先写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发现德国人民种花都是给别人看的,然后写了季羡林第二次到德国时,美丽的花依然开在家家户户的窗口上,最后写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构建话题,质疑问难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四五十年后作者重游德国故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2、德国的景色奇丽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想一想。【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起到提纲挈领、提领而顿的效果。如何让语文课上得简单,问题的设计很有学问。文中“奇丽”一词可以称得上这篇文章的文眼,所以我设计了“德国的景色奇丽在哪”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带着问题思考。】

      3、小组交流,互助学习。

      四、重点提升,品读感悟

      1、交流自己的收获

      (1)、生读第二自然段的有关语句。

      (2)、生谈自己的看法,引导理解景色奇丽在“家家户户都养花”,奇丽在把花都摆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屋子里的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教师小结: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把花最美的一面朝外给别人看,而自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和叶子,多么奇特的民族,多么奇丽的景色啊!

      (4)、指导朗读,抓住“家家户户”、“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等关键词。齐读。

      2、我们接着来交流,你还划了哪些句子?

      (1)生读第三自然段的有关语句。

      (2)景色奇丽在哪里?生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景象啊?都是写花的词,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带着感受读。

      (3)景色奇丽在哪里?生再说,(能结合“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来谈谈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4)同学们如果能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相信会读得更好!自己读读这段话吧!生配乐(《雨的印记》)朗读。

      (5)教师配乐引读。同学们,这可是德国独有的风景啊。让我们到德国转一转,看一看:走过宽宽的大街,抬头向上看……

      走过长长的小巷,抬头向上看……

      穿梭于繁华的都市,抬头向上看……

      留连于宁静的小镇,抬头向上看……

      多么奇特多么美丽的景色啊!看!(在音乐声中,出示德国风光图片)同学们都惊叹了。谁还想读,让我们再次领略这奇丽的景色!生读。

      (6)同学们,能根据提示背下来吗?先找一生背,然后齐背。

      【怎样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感情呢?创设情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组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中,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在这里我首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带着感受读;然后结合想象读,配乐读,老师渲染引读,观看德国风光再读,音乐声中学生入情入境陶醉其中,读得也越来越好。以读为本,学生熟能成诵,加上背诵环节,既体现了读的时效,又积累了学生的语言。】

      (7)德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生:因为德国人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教师随机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呢?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吗?(生: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强调: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就是我为人人;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每一家都是这样,他们的行为是自发的,又是自觉的,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谁来读读这段话?

      (8)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小事在诠释着这种精神。能举几个例子吗?(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比如干值日、成立图书角、无偿献血、支援地震灾区等。)

      3、教师小结:

      要想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那就得先做到我为人人;只有我为人人了,才会人人为我。怪不得作者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和谐社会的美好境界。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并受到熏陶教育呢?我首先从文本入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然后抓住“每一家都是这样”体会德国人养花给别人看的行为是自发自觉的,是一种民族的行为,进而理解“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学生理解了内容,又受到了熏陶。】

      五、拓展学法,训写结合

      1、四五十年后,作者又踏上了德国的街头,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生读。)景色奇丽在哪里?

      2、是啊,时间过去了四五十年,可是景色依然,美丽不变。作者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除了花,还有什么是不变呢?

      生: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没有变。

      生:德国人美好的心灵没有变。

      ……

      同学们,时光在变,可是景色不变,德国人美好的心灵不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不变,民族的精神不变。这不正是景色的奇丽所在吗?作者再次踏上德国街头的时候,已经从英俊潇洒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看到这多年不变的景色,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生读

      带着你的赞叹读

      带着你的敬佩读

      结合板书小结:这奇丽的景色,折射出这奇特的民族,也只有这奇特的民族,才能创造出这奇丽的景色。透过这景色,我们看到的是这个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首小诗:

      给 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

      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

      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

      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

      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

      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 也在别人的眼里

      3、小练笔。同学们,置身德国的街头,作者恍如梦中,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作者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作者在这个梦里,想到了什么?写到纸上。

      【“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此时的作者定是百感交集、浮想联翩,文章却戛然而止了,这是文章的一个留白处,如何让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感情,补充作者的未尽之言呢?此处的思乡应该怎样解读呢?在这里,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想,去体验,去感悟,把学生的思维打开,让他们勇于去创造从而达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六、推荐阅读,拓宽视野。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外表平易,秀色内涵,不仅有着浓厚的底蕴,也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推荐阅读季羡林先生的《重回哥廷根》、《怀念母亲》、《夹竹桃》。【我们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文本资源不仅包括文内的资源,也包括文外资源,比如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适合拓展阅读的文本资料。《重回哥廷根》写出了作者重游德国故地的感受,《怀念母亲》写出了作者留学德国时的思乡之情,推荐学生阅读,不仅可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 下页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

    相关关键词: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