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高考课件
  • 中考课件
  • 高考教案
  • 中考教案
  •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时间:2018-07-23 23:01:15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夏日的晚上,华灯初上,美丽的大城市南阳,笼罩在一片神秘魅丽之中。我爱这座城市,更爱她的城市文化。这两年,城市加大了对环境的渲染和营造,所以城市就更加绚丽多彩。那么,吃了晚饭,很多人就会出来闲逛,一则天气闷热,需要透气,二则城市华光四射,你需要去审视她的美,所以不自然加入到游人的大军里。远处的南航大厦孑然矗立,就像夜色下的一枚灯塔,光辉耀眼。蓝天游园就是这片领地的最佳休闲地,你在欣赏夜之魅丽的同时,也在认识和歌赞南航的魁伟。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在南航蓝天游园里的西北角,有一个格言亭,是一座中式六角亭。原来这个游园并没有这座亭,后来到了2016年,城市扩大绿地面积建设,这个游园引进了新的科学理念,于是建立了药言廊和格言亭。既然叫格言亭,主要是此亭有六根石柱支撑,且柱上刻有先人的人生格言。因这些格言有治病救人之义,故也称为药言亭。自从这个园子建好之后,一年四季,游人不断,休憩纳凉,特别是一些文士墨客,优伶戏子等常聚于亭内吟诗作赋,唱歌唱戏雅聚,所以格言亭显得特别热闹。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孔子之言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说:“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可见取信于民,在孔子眼里是很重要的。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孟子之言曰: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国天下”,家事虽小,却是“国”和“天下”的基本构成元素,无家不成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和万事兴也是每个家庭的信条。每个家庭都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朱子之言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何谓”忠恕“?朱熹《论语集注》这样解释:“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引自程子的:“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其实,“尽己”与“推己”并无实质的差别。“尽己之谓忠”,而“忠”实亦是“推其(己)所欲以及于人”;“推己之谓恕”,而“恕”之“推己”实亦是“尽己”之意。关于“忠恕”之道的意涵,《论语·卫灵公》篇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此可知,“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学而》篇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句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即是反省自己为别人打算是否做到了推己及人。然而“忠”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朱熹说:“推己之谓恕”。其实“推己”并没有把“恕”的意涵完全表达出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着如何“推己”的重要思想。也就是说,“恕”之推己及人,强调的是不要强加于人。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程子之言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

    何谓“主一无适”?是在说“主一事”之谓主一,“主一意”之谓主一,“执中”之谓主一。 可见,主一是功夫,无适也是功夫。前者,在于临事之时,天下似只有此一事,只想为此事所当然之法,即‘主一事’,‘主一意’。然不仅于此,还当于”守一“上多上心。事有得有失,有成有败,若主于得,主于成,则是主于一偏,即有所适。 惟执于事情之中,方能守一。以在下愚见,主一是攻,无适是守,攻守上都做功夫,才更得力。人“看”廊柱时,并未起一个要“数一数”之念;只后来被问几多,却将心目间明明朗朗的一个景象里有多少廊柱说出来。才有心要数,如看到一朵花,花自在人心。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子思之言曰: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三百条礼仪,三千条威仪,如果达不到最高境界的道德,最高境界的道就不会成功。所以,君子应当尊奉德行,善学好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温习过去所学习过的从而获取新的认识,用朴实厚道的态度尊崇礼仪。这样,在上位时不骄傲,在下位时不背弃。国家政治清明时力争主张被接受采纳,国家政治暗淡时以沉默保全自己。明慧通达,明哲保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阳明之言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格言出自:(明)王阳明《传习录上·陆澄录》。意思是说,做事之前要先于明白,明白其中的真谛,才能付诸行动。明白是行的开端,行动是先明白,才能做成功。知行合一,这是多么深奥的道理。王阳明,是明代理学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主张“知行合一”,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观点,认为知是行的发端,一念之动,正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必须通过行来实现。因此知和行存在着互为条件的关系,二者不能截然对立。知与行原本就是“一个工夫”,“不可分作两事”。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如果不行,知也不成其为知,即知以行为目的。真知即所以为行,知必须从行中取得,并由行来检验,才算获得真知;否则,只能是“悬空谈说”“揣摸影响”而已。

    相关关键词: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相关热词搜索: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看似朗朗上口的格言,却蕴含深奥哲理 朗朗上口的歌曲 朗朗上口的诗词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