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科
  • 数学科
  • 英语科
  • 政治科
  • 物理科
  • 化学科
  • 地理科
  • 历史科
  • 生物科
  • 中考备战
  • 高考备战
  • 高考试题
  • 中考试题
  • 试论《雷雨》中蘩漪的形象

    时间:2020-03-10 07:48:44 来源:天一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天一资源网手机站

    试论《雷雨》中蘩漪的形象
      
      肖 进
      
      蘩漪是曹禺剧作《雷雨》中塑造得最成功、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曹禺自己曾经说,蘩漪“是个坚强、刚毅而复杂的女子。她诚实,她懂得恨,更懂得爱,她发誓要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和他挚爱的人永远生活在一起。”但“在周家这个环境中,她受到压抑,她渴望自由却得不到,因此她的心情郁闷,性格怪戾。”(参见:俞健萌《曹禺》,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21、225页)细读《雷雨》,我认为,最能震撼读者心灵的,是蘩漪性格中的反抗精神。正是由于她对封建专制统治及其陈腐道德观念的揭露和反抗,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才留下了一个既令人敬重又让人感叹的人物形象。
      
      蘩漪的叛逆精神在她一出场的人物介绍中已初见端倪。作者赋予蘩漪脸色苍白,沉静忧郁,眼光充满痛苦与怨恨的外形特征。《雷雨》在解放前长演不衰,在解放后又一再搬演,除了此剧有深刻的社会主题,巧合的人物命运,迷人的戏剧语言等原因外,也与塑造了多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蘩漪这样一个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形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蘩漪对周朴园的恨与反抗
      
      作品中最直接表现的是蘩漪与周朴园的斗争。周朴园曾经留学德国,是接触过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封建买办资本家。他在三十年前勾引了他家女仆梅妈的女儿鲁侍萍,为了维持家庭的名声、地位,为了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蘩漪,在鲁侍萍生下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后第三天遗弃了她。娶了蘩漪后,专横跋扈、一心想维持封建家庭秩序的他并没有带给蘩漪幸福,在雷雨之夜悲剧发生前的两年里,他甚至没有回过家。
      
      对于蘩漪这样一个衣食无忧、锦衣玉食的女人来说,要求她争取工作的权利无疑是对她的一种苛责,而剥夺她对感情生活的需求(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也是残酷的。周朴园可以处心积虑地淹死两千两百名小工,发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他也可以软硬兼施让煤矿里罢工的工人复工,却没有让蘩漪感受到一个丈夫的温暖,甚至把蘩漪当作神经病患者,逼迫她吃药。这无疑使蘩漪对周朴园的专制和冷漠充满痛恨,压抑在心底的反抗精神不断增长。与其说在吃药的场面里我们看到了周朴园的淫威,不如说在周朴园的淫威下孕育着蘩漪的反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朴园的淫威成了蘩漪反抗性格形成的催化剂。自嫁到周家的十八年来,周朴园以保持旧时家具、相片、夏天关窗户的习惯方式“怀念”着周萍的生母——在他看来已投河而死的鲁侍萍,这也会使心胸并不宽阔的蘩漪日甚一日地增添怨恨。蘩漪很清楚周朴园与鲁侍萍从前的荒唐事,对他的无情无义有清醒的认识。
      
      周朴园的惺惺作态可以欺骗浑浑噩噩的周萍,却欺骗不了精明的蘩漪。她的性格在周朴园的精神虐杀下变得抑郁、乖戾、冷漠,埋在心底的反抗之火逐日升腾。如果说一开始蘩漪对周朴园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顺从的话,那么,越到后来,她越表现出“战士”品格:直面周朴园,数落他、嘲笑他、蔑视他,一再宣称“我不愿意”。终于,在剧本的第四幕,我们看到了一个激烈的叛逆的蘩漪。是她,面对周朴园、周冲、周萍、四凤和鲁侍萍,勇敢地说出了自己与周萍的乱伦关系;是她,在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之夜,揭露了监狱似的周公馆、阎王殿般的周公馆。封建道德、封建专制在这样的揭露面前因此变得苍白。
      
      二、蘩漪对周萍的爱以及对这份爱的争取
      
      蘩漪对周萍的爱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秩序的蔑视和抗争。蘩漪曾说自己是“见了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封建礼教的束缚,周朴园的专制使蘩漪的生活圈子很小,与周萍年龄上的接近,使她把自己的个人幸福完全寄托在周萍身上。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蘩漪和周萍的乱伦是应该否定的,但封建社会把这个值得怜悯的女人逼得什么都做得出来。在弥漫着窒人气息的周公馆,周萍被蘩漪视作唯一一根“活命”稻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周萍是蘩漪反抗周朴园的一个支点。如果没有周萍,也许蘩漪只能在周公馆寂寞地老去,是周萍点燃了她生活的希望。第一幕蘩漪上场不久,就一再向四凤问及继子周萍的生活情形,而不是她亲生儿子周冲的生活情形,这难道不耐人寻味吗?为什么她如此关心周萍,以至几乎在一个女仆面前失态呢?——答案只有一个:她爱周萍,她开始感觉到自己已逐渐不能把握周萍,她需要了解周萍的行踪以便于争取主动,获得周萍的爱情。当周萍厌烦了那种乱伦的关系后,蘩漪在恨周萍无情的同时,千方百计要把她从四凤处夺回来。她借鲁贵旁敲侧击,希望四凤知难而退;对侍萍单刀直人,使侍萍想带四凤远走高飞;对周萍则由关切劝告到苦苦哀求,目的只有一个:得到周萍,得到自己的爱、自己的幸福。这一点从周萍、四凤深夜相会,蘩漪跟踪至杏花巷十号鲁家窥视的场面里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加上滑腻腻的泥路,一个富家太太如此劳冲费力地赶来,谁能不为之动恻隐之心?她所追求的只不过是做一个有爱情有活力的女人。为了让周萍不离开家,她甚至可以把“情敌”、已被辞退的四凤再叫回来。对于一个任性高傲的阔女人来说,容忍一个老妈子的穷女儿分享自己心爱的男人,需要很大的勇气。
      
      蘩漪对爱情的争取是她反抗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她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幸福就这样打了水漂,不甘心一个出身名门的闺秀被一个地位卑微的下层社会少女“击败”但她的这种反抗是柔弱的,只是涂抹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并不理智。她对周萍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却不知道周萍连自己都拯救不了。她没能打动周萍,她迎来的只是周萍的开枪自杀。
      
      三、蘩漪与鲁侍萍的母爱之比较
      
      《雷雨》中写到了鲁侍萍受周朴同的玩弄、遗弃的不幸,也写到了鲁侍萍对子女——无论是四凤、鲁大海还是周萍——真挚的爱。第二幕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后,可以撕碎周朴园五千块钱的支票,却不能不想在离开周公馆前“见见我的萍儿”;后来鲁大海挨打,侍萍抽咽着责问周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三幕中侍萍不让鲁大海打周萍,否则愿死在他面前……这些都源于她对这对亲兄弟的母爱。她对四凤的爱更是深情满满。
      
      作为母亲,她反对女儿四风去大公馆做事,以免三十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与蘩漪谈过话知道周冲在追求四凤后急着要把四凤带到济南去;以至最后真相大白,周萍、四凤竟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她也只是说:“冤孽是在我心里头,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所有的罪孽都是我一个人惹的,我的儿女们都是好孩子,心地干净的,那么,天,真有了什么,也就让我一个人担待吧。”这是怎样一个忍辱负重的母亲啊。为了孩子,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什么苦她都吃了;为了孩子,她两次嫁人,与鲁贵这样一个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无赖小人生活在一起也忍受了;为了孩子,她不但承受着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方面的压力。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们能够有的只是同情和敬重。
      
      反观蘩漪,她的母爱则鲜可一见,她甚至在周萍面前否认自己是周冲母亲的既成事实。只有在第四幕最后,周冲为救四凤触电身亡,她的“怪笑”、“干哭”、“狂笑”、“呆立不动”、“狂喊”等表现才让我们没有忘记她还是周冲生母。然而,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过多地责怪于蘩漪,这也是她的反抗性格使然。她起初反对周冲追求四凤,后来却让他雨夜送钱,进而怂恿他追求四凤。为了从监狱似的周公馆里逃出来,为了自己的幸福,在不知不觉间,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成了她眼中可供利用的工具。她一心想着的是反抗周朴园的封建专制,追求自己的自由爱情,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己的母亲身份。如果周朴园对蘩漪恩爱有加,那么这个美丽的女人也应该是个美丽的母亲。
      
      四、蘩漪与愫方的结局之比较
      
      周萍死了,蘩漪疯了。可见在当时的中国,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蘩漪的反抗注定是一个行将被身陷其中的泥淖吞没生命的人临死前的一声悲鸣。而在曹禺的另一部剧作《北京人》中,具有1日时代东方女性传统美德的女主人公愫方,在亲眼目睹了曾家在腐朽中走向衰亡后跨出了曾家的大门,使读者依稀看到了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线光亮。作为苦恋者,蘩漪与愫方有一致之处:两人均出身名门,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愫方的爱如涓涓流水,若隐若现,蘩漪的情则如山洪爆发,毁灭一切。愫方以待嫁之身爱着自己已婚的表哥曾文清,蘩漪则以已婚之人爱着自己未婚的继子周萍。这两份爱情在开始的时候均已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两人思想境界高下之别是显而易见的,愫方善忍,把帮助其他可怜人奉为自己的生活信条,她活得更具理性,最终还是能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跟随瑞贞共同出走,迈向一片新天地。反之,蘩漪则自私、任性、傲慢、孤芳自赏,对自己的命运缺少真切的把握,非恨即爱,非爱即恨,非常容易走向极端,从来没有尝试在周萍之外追求幸福,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不要说行动,甚至连思想都不曾有过。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像蘩漪这种缺少自尊自爱自强的女人,她的自私自利的个人反抗,结局只能是悲剧性的。
      
      田本相在《曹禺传》中高度赞扬了《雷雨》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处,认为剧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对蘩漪形象的塑造更是赞不绝口,他认为蘩漪在剧中被塑造得深厚丰满,性格特异,心理感情错综复杂。的确,没有人能够否认蘩漪性格的复杂性,想用几个词便概括蘩漪的性格特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蘩漪的性格中迸射着最耀眼的火花的,还是她的反抗性。即使是她的语言,也“像犀利的刀,像锋利的剑,尖刻辛辣,痛快淋漓,表现了她那种“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具有一种撕碎假面的进攻性,是具有魅力的戏剧语言。在重视人本主义的今天,再来认识蘩漪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完全可以更多地关注她的反抗性,这是她对人性的呼唤。她的悲剧结局所引起的是我们深深的怜悯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初中(226141) 相关关键词: 试论《雷雨》中蘩漪的形象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名人名言